•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重在转化“十二五”吹响中药创新集结号
  • 重在转化“十二五”吹响中药创新集结号

    时间:2012-06-15 00:00:00  来源:  作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未来将通过加大投入和建立完善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打造一批知名中药企业。按照中医药管理局的预期,“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将在2010年3172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实现超过559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规划》为中医药事业吹响了发展的集结号,实现将科研成果转变成为治疗大病、慢性病、疑难病确有效验的药物,是“十二五”期间中药创新的重要方向。

    创新落差

    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凭借青蒿素相关研究捧得美国拉斯克奖,再一次点燃了人们对中药创新的热情。但令人尴尬的事实却是,在青蒿素之后40年间,没有出现第二个能与之媲美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在随后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药新药研发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药创新与现实成果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据李连达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拥有中药研究机构111家,中医药大学34家,中医院3164家。截至2008年,中医药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92项,其中一等奖一项;科技发明奖8项,但取得的重大创新突破少,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少。此外,在中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方面,我国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并未取得国际公认。

    李连达认为,目前中药研究工作一是学术上继承不够,发展不够,创新更不够;二是相对保守、落后、封闭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此外,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而非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出论文多、获奖多、解决问题少的怪现象。有些研究是为了出文章、评成果、评奖、评职称……各种各样的目的干扰使研究偏离了原有的方向,有些文章成了垃圾论文,脱离实际,脱离临床,不能解决临床需要的治疗问题。

    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认为,可从两个领域寻求创新中药的突破。一是有效部位新药。中药有效部位是经过筛选确定的某一中药或复方中的各类有效成分的组合。有效部位新药既具有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符合中医药理论;又经过精制,除去无效成分,提高疗效,降低服用剂量,达到化学成分清楚、质量易控的目的,符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

    二是中成药二次开发。屠鹏飞认为,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是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改变剂型或改变工艺,而是应该在“精、新、效、优”四个字上做文章。“精”是指精制,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服用剂量,尽可能地将其研制成为有效部位的新药;“新”是指剂型新,即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提高中药的制剂水平;“效”是指通过二次开发应提高药物的疗效;“优”是指质量优,即极大提高药物的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能够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保障药品稳定性和批次间的一致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