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2011年中国造纸行业行走在“蓝灯区”
  • 2011年中国造纸行业行走在“蓝灯区”

    时间:2012-01-10 00:00:00  来源:  作者:

    2011年,造纸行业依然弹着原料高涨的“琵琶”,一曲《十面埋伏》成为背景音乐。这一年,造纸业踉踉跄跄行走在造纸利润指数趋冷的“蓝灯区”,感叹“冷暖自知”。

    产能过剩成为“罪魁祸首”

    2011年,没有什么比一组数据更能证明造纸行业利润的下滑。7月,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系统发布中轻造纸行业景气指数102.92点。其中,产值景气指数为109.12点,销售产值景气指数为108.86点,出口景气指数为99.89点,资产景气指数为102.22点,利润景气指数为88.18点。

    中轻指数的基数是2008年、2009年、2010年3年行业的平均增长率,景气指数低于100,就是低于全行业3年的平均增长水平。目前造纸利润指数继续处于“蓝灯区”,处趋冷状态。这是我国造纸业30年来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2010年,中国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10035万吨,首超1亿吨,占全球造纸产量的1/4。如此庞大的产出,却看不到造纸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说,尽管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造纸行业的成本,客观上挤压了造纸行业的利润空间,但也有一些行业成功消化了成本因素,稳住了行业利润优率水平,比如猪肉价格涨了56%,但火腿肠等食品生产行业的利润水平反而提高了。为什么食品生产行业能够成功转嫁成本,而造纸行业却做不到呢?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食品属生活必需品,有刚性消费需求,而造纸产品不是;二是造纸行业供给大于需求,产品市场价格提不到应有的水平上所致。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造纸行业利润惨淡的“罪魁祸首”。2011年,造纸业产能过剩,引发环保压力增大、生产成本高涨、市场供给过剩、纸价不断下跌等新老问题,让造纸业的发展形势令人担忧。然而,造纸企业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浙江永泰集团20万吨造纸生产线投入运行;日本造纸业巨头北越纪州制纸集团将与日本三菱商事集团、香港合昌纸行有限公司3方共计投入4亿美元,在银洲湖建设纸业基地;云景林纸项目改建,年产20万吨,2012年5月投产;广西金桂浆60万吨造纸项目全面提速,2012年第三季度投产……

    一方面是新增产能的不断投产,需要庞大的市场消化;另一方面是受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影响,国内纸制品的出口规模不大。这意味着国内仍是消化这些新产能的主要市场,供过于求必然成为短期内的主调,在需求并未明显增温的情况下,利润趋冷恐怕仍将持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