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假日效应导致1月港口生产增速下滑
  • 假日效应导致1月港口生产增速下滑

    时间:2017-05-10 02:26:49  来源:  作者:陈弋

    来自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7.37亿吨,同比下降1%。受元旦、春节“双节”影响,国内经济活动收缩,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1月份,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受此影响,港口运输生产未能迎来往年的“开门红”,一些主要生产指标了出现了微降。

    “双节”令经济活动收缩货物吞吐量出现下滑

    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37亿吨,同比下降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3亿吨,同比增长1.8%;内河港口完成2.1亿吨,同比下降7.4%。

    尽管国民经济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受元旦、春节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明显收缩,而且节前各大企业均备有足够的库存,特别是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较上月大幅降温,集装箱增长也出现了停滞,“节假日效应”令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了负增长,这也是在预期之中。不过若剔除节日因素,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日均为2378万吨,与去年2月份的日均1922万吨相比,还增长了23%。因此1月份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港口运输的基本情况,需将一二月份数据相加才能真实反映港口运输生产状况。1月份港口生产增速下滑主要原因虽是节日效应所致,但受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影响,货物吞吐量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下滑,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1月份,港口内贸货物吞吐量出现较大下滑,对整体货物吞吐量拖累较大,其中冬季历来需求旺盛的煤炭,因工厂休假停工,发电量大幅减少,需求减弱,煤炭运输量下滑。而外贸吞吐量依旧维持正增长,虽然增速不大,却放缓了下降速度。

    尽管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了负增长,特别是一些排名靠前的港口吞吐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有一些亿吨大港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其中营口、唐山、日照、连云港、北部湾、苏州等港口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特别是连云港港增速接近20%。总之,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是短暂的,随着季节性因素消除,2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外贸平稳增长但增速大减

    1月份,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5亿吨,同比增长4.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3亿吨,同比增长4.5%,内河港口完成2000万吨,同比增长1.7%。

    1月份,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大幅回落,其增速较去年的11月份,下滑了6.1个百分点,相较去年10月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高达22%,下滑速度非常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样受到“节假日效应”的负面影响,同时经济减速、国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降温也是重要原因。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5932万吨,环比减少479万吨,同比下滑了13.9%。由于去年底钢厂进口矿石较猛,而近期钢材市场又表现疲软,库存已接近亿吨,故对铁矿石采购积极性普遍不高,铁矿石进口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月度进口均价创下2010年6月份以来的新低。1月份,我国进口原油2341万吨,同比上升了7.4%,较去年12月的历史记录增加了14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处于稳步增长态势。冬季用油储备、春运需求增长,特别是炼油厂要在春播季节到来前建立库存,拉动了用油的需求。1月份,我国进口煤炭1965万吨,同比增长3.9%,但较上月明显下滑。随着国内煤炭价格下跌,下游电厂库存高位,进口煤炭需求逐渐趋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