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财政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
  • 财政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

    时间:2017-05-10 09:19:57  来源:  作者:王健

    财政补贴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就是清理财政补贴,将原来补贴出口企业、生产消费品企业的资金直接用于补贴居民消费,增加全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居民消费拉动国内需求、有效地扩大内需,而且能够帮助老百姓提高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明显地改善民生。

    扩大内需,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需要有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是:改革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

    用“以民为本”的思路改变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不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且增强了居民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还可以增加货币需求,调节货币供求,抑制通货膨胀。

    财政补贴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

    目前,中国财政补贴政策基本上是“以资为本”:出口补贴,是促进出口企业发展,增加出口企业的资本和生产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导致中国经济更加依赖外需;家电和汽车补贴,是扩大此类企业的市场,促进企业规模和资产的扩张;农业补贴,也是进入农户口袋的钱少,进入涉农企业账户的钱多;等等。其结果,居民消费能力随着GDP增加而递减,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成为时髦的空谈。

    财政补贴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就是清理财政补贴,将原来补贴出口企业、生产消费品企业的资金直接用于补贴居民消费,增加全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居民消费拉动国内需求、有效地扩大内需,而且能够帮助老百姓提高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明显地改善民生。

    所有的消费补贴都不以现金的形式,而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每年消费券的截止期为11月20日,以便于财政部门结算。消费券既可以买国产的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也可以购买国产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可以用于支付房租水电费等。只要是国内民族企业的产品,都可以用消费券购买,以有效地扶持民族企业,增加民族企业的就业,提高就业者的收入,奠定有效扩大内需的微观经济基础,建立有效提高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进而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1将出口退税改为居民消费补贴

    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出口,然而,却增加了国际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进而增加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使得中国经济受制于国际经济。

    因此,有计划地、逐渐地减少出口补贴,将减少的出口退税改为居民消费补贴,直接增加居民购买力,将有效扩大国内消费。国内消费增加了,生产内需产品的企业生产经营扩大了,原来从事出口的企业从国外市场转向一个日渐扩大的国内市场,能促进内需的增加,使消费占GDP比重逐渐提高,以消费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还能从源头上减少出口,降低外汇储备,减少中国持有的外国政府债务,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弱化国际动荡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2将家电补贴改为消费补贴

    现行的汽车折旧、家电等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对汽车和家电生产企业所在的省份有利,而对没有或仅有少量汽车和家电企业的省份不利。因此,财政补贴消费品政策形成了新的“马太效应”:越是汽车、家电等消费品生产企业集中的经济发达省份,获得的财政补贴越多;越是汽车和家电等消费品生产企业缺乏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获得的财政补贴越少。

    应该弱化财政补贴消费品的“马太效应”,将汽车和家电企业的财政补贴改为按全国的户籍人口给每人发放消费券。如此,发放消费券,不仅体现了公平的原则,而且,有利于查实全国的总人口数,节约用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财政支出。

      3将菜篮子补贴改为居民食品价格补贴

    目前,与菜篮子相关的财政补贴比较杂乱:补贴肉菜基地及菜农;补贴超市,以实现农超对接,降低蔬菜流通费用以降低菜价;补贴肉类零售商,以平价肉抑制肉价上涨;给学生食堂,特别是大学食堂的补贴,以降低食堂的菜价,使得大学生可以低价就餐,弱化食品价格上涨对大学生生活水平的影响;等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