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拯救“危机中的民企”需要市场智慧
  • 拯救“危机中的民企”需要市场智慧

    时间:2012-07-31 00:00:00  来源:  作者:

    社会对财政纾困危机民企的疑思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则目前肩负巨额负债的地方财政缺乏财力为民企纾困,一则地方财政以担保等形式施救民企也有违《预算法》之规定,同时财政救助落难民企存在道德风险。不过,当前民企领域呈现的行业性、集群性风险蔓延之势,某种程度上类似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具有典型的负外部性,任其发展很容易导致风险聚敛式释放,并引发失业潮等;且诸如赛维之于江西新余市,浙江知名私企之于浙江省等,都将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如2011年前5月,赛维所缴纳的国税40412万元,地税19975万元,分别占新余市高新区企业纳税总额的93.6%和96%,浙江受困私企也是当地财政的重要贡献者。因此,政府在法律允许内纾困私企,对政府、私企与纳税人确有多赢效应。

    显然,面对私企日益聚拢的债务风险,目前不是政府应否施救,而是如何疏困之问题。因而当前关键的问题就是把脉企业陷入危机的缘由,以及政府纾困成本等问题。

    我们认为,当前多地民企深陷债务泥潭的成因是复杂的。尽管目前私企主要聚集于产业链中下游,且处于完全竞争的产能过剩领域,加之私企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因此经济减速风险很容易在私企领域率先爆发。

    私企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成分,但私企也有凯恩斯所言“动物性精神”。一旦某个行业有发展前景,大量私企就扎堆进入,而一旦边际收益率下降,私企不是借助技术和管理创新,提炼自身核心竞争力,而是转投他业。最后,随着私企可自由进入的市场领域都出现不同程度产能过剩,私企就停产歇业进入房地产等领域,进行投机。所以,政府的拯救政策应当某种程度抚平“动物性精神”。

    部分地方私企债务风险呈行业性、集群性释放状态,透射出了企业互保融资、集合融资等所潜存的巨大风险放射效应。其一,民间融资市场与正规金融系统的风险叠加,导致了私企债务风险呈集群状态。如浙江银行系统前5月不良贷款余额达672.8亿元,比年初增长181.4亿元,及浙江民间市场风险升水,暴露了民间金融与银行系统的风险串联现象,且较大规模的民间房贷者多为当地民企,又导致私企债务风险集群化。其二,近年来金融机构兴起的供应链金融,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私募债等,在缺乏有效的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和经济不景气下,其错综复杂的互保网,最终就迅速由风险共担的管控渠道变为风险扩散通道,使私企债务危机呈行业性、集群性蔓延的缘由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私企的风险敞口不尽相同,如部分私企的风险属于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部分则为流动性风险。因此各地政府应通过识辨风险,对私企采取不同的救助策略和手段。

    如对资产负债表衰退、且确实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政府承担的是风险疏导的公共义务,即在避免风险传染下推动企业进行市场化破产重组,对其实行安乐死。对流动性风险,且有市场竞争力的私企,政府为企业与债权人搭桥连线,避免银行采取提前收贷之过激行为,并在风险可控下,通过政府窗口公司对其融资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鼓励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谈判,避免企业休克至死。

    此外,当前不论是基于稳增长还是缓解民企债务风险,标本兼治的有效手段还是政府推动结构性减税的修养生息政策。毕竟,部分私企陷入债务风险也与部分地方采取预收税款有关,加之目前国内企业税费负担相对较重,因此政府启动适度的结构性减税清费政策,甚至对部分陷入债务危机的私企进行税费减免,以及实现计息型延缓征税等,并配置以压缩行政支出,如广东省明确提出党政机关要过紧日子等,要相比政府直接参与私企救助更有效,成本更低,也更符合经济规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