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丢下“保八”包袱,经济转型机不可失
  • 丢下“保八”包袱,经济转型机不可失

    时间:2017-05-10 14:27:02  来源:  作者:王超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2年预期今年内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

    8年来,中国首次下调GDP至8%以下。这也意味着长期压在中国经济身上的“保八”包袱终于被丢下了。

    改革开放以来,“保八”一度成为国人的骄傲,只有中国才能创下多年维持高速增长的“奇迹”。也正是由此,中国在短短的30年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时过境迁,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接连爆发之后,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保八”不再是骄傲,反而成为了中国经济身上沉重的包袱。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多是依靠重工业的大肆扩张实现的,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而这种过度依赖低劳动力成本、低能源价格和高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注定不可持续,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诸多的隐患。

    中国为高速经济增长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例如,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导致了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并对环境造成了高污染;投资消费比重失调严重影响经济的内生动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扭曲,各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消费倾向降低;内需和外需的比例失调。

    这些弊端和矛盾直接影响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运行。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疲态。受我国低成本优势和世界经济复苏比较缓慢影响,出口已经不可依赖,而过度的投资已经给经济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通胀等。

    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也曾经为经济转型做出过努力。“早在1995年,我国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直到现在情况依旧没有太大的改观。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弦绷得太紧。从而导致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太大,社会问题调整的空间不大。”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就是明显的例子。“由于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的资源类产品供应一直很紧张。政府担心一旦进行价改,势必会影响到民生,或者引起通货膨胀。这个原因的存在一度让资源类产品的价格陷入死结。”时红秀说。

    如今,GDP增速放缓,并卸掉“保八”包袱是在给中国经济转型松绑。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陈和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GDP增速放缓是中央政府释放的一个信号:今后重视的不再是高增长率了,而是要把工作的主要目标转到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

    从各地的2012年规划上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仍然高于8%,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而且,西部一些省份开始有了重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老路的苗头,再次依靠重工业刺激当地经济增长。“中央政府的表态,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对地方政府扭转‘唯GDP观’起到一定的作用。”陈和午说。

    各级政府态度的转变将会给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转型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正域投资董事长崔真基说,经济增速放缓客观上给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民营企业粗放发展,已经走过了一段时间,现在要开始调整技术和设备。

    不过,降低经济增速只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为了保证经济结构转型的进行,中国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首先,我国必须对要素价格进行市场化改革,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其次,我国还应对公共事业价格进行改革,比如水价、电价,以此来引导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最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时红秀说。(王超)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