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美资本回巢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 美资本回巢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时间:2017-05-10 17:39:32  来源:  作者:张茉楠

    美国制造业的“外包”正转向“内包”,美国产业资本回流拉开大幕。据调查,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美国,无论这个数字是否真实,但这一趋势对长期受益于全球FDI的“中国制造”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资本输出地,但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有序推进,美国的资本和技术流出将逐渐逆转,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使得中国吸引全球制造业资本趋缓。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FDI自去年11月以来,只有5月同比出现0.05%的短暂同比正增长,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其中7月FDI同比回落8.7%。

    年初,奥巴马发表执政期间第三次国情咨文,确定2012年大选竞选主题,并提出由美国制造、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四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其实,早在金融危机期间,奥巴马政府就出台一系列旨在刺激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10年8月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将暂停或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的关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报告显示,该法案可能使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近9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9月出台《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外移法案》提出,将为从海外回迁就业职位的企业提供为期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终止为向海外转移工厂和生产企业提供的数项补贴,如免税和减税。

    “美国制造”回归声势浩大,“中国制造”又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挑战。一直以来,要素红利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和生产性较高的人口结构,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创造了条件。由于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由此,全球生产性资本根据资本收益率高低及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配置。

    然而,随着中国要素价值的重估,这一切都在改变。由于中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将过,劳动力供求关系进一步逆转将带来工资的进一步上涨。中美两国间快速收窄的工资差距成为美国资本回流的重要因素。有统计显示,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工资预计将每年增长15-20%,超过了中国生产率增速。在考虑美国的生产率后,中国沿海地区与美国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间曾经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距,预计到2015年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考虑到航运成本、隐藏成本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后,中国的成本优势将变得越来越小。

    当然,劳动力并不是改变中国成本的唯一部分。2010年以来,电力成本已飙升了15%。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和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税率的终止,也推高了这些占中国电力消耗74%的行业的发展成本。此外,中国工业用地已不再便宜。中国商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在沿海城市宁波,工业用地的成本为每平方英尺为11.15美元,在南京为14.49美元,在上海为17.29美元,在深圳为21美元,全国平均为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成本只有1.86美元-7.43美元;在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价格从1.30美元至4.65美元不等。为了确保在中国的低用地成本,企业需要向中西部转移,但将承担较高的运输成本,并将失去在主要沿海城市已经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的便利。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大约10年前,美国开始外包器械、计算机等占美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正快速涨薪,而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将有15%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本土,而最有可能回流美国的制造业行业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行业。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近70%,美国消费者对这些商品年均消费额为2万亿美元。

    除了中美两国在成本差距逐渐缩小之外,美国更在为新的产业革命做好技术储备。最近两年,尽管经济基本面未有大起色,但美国政府研发预算并未减少。2011年即达1480亿美元,企业研发投入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微软一家,2011年的研发投入即达95亿美元,其中90%投向了极为关键的“云计算”领域。英特尔公司去年的技术投入也有65亿美元。在全球IT企业研发投入的30强企业中,美国有12家,日本有10家,中国只要华为一家企业上榜。2011年,美国的研发投入占全球份额的33%左右,是中国的两倍半。

    美国誓言要在高端制造业继续保持领先。高端制造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目标,美国已经正式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这将推动美国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创新集群发展,并保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

    因此,美国产业资本回流已经成为大趋势,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刻,必须重振“中国制造”,绝对不能在逐步失去低成本优势的同时,又由于创新的滞后,从而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张茉楠)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