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乳企奶源规模化陷入迷局:被指走向另一极端
  • 乳企奶源规模化陷入迷局:被指走向另一极端

    时间:2017-05-10 17:48:07  来源:  作者:宋文明

    从三聚氰胺到添加牛尿传闻,奶源问题一直是困挠乳企的危情。日前,一则“奶农抗议并把鲜奶倾倒在光明乳业工厂门口”的新闻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据了解,此事源于光明拒收散户奶农的牛奶。

    “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大乳企在奶源建设上不惜重金,“不收散奶”也成为各家企业标榜奶源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则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放炮称,散户奶农利益被侵的同时,国内的奶源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提升,目前国内仍有高达67%的奶源,出自100头以下的非规模化散户奶农。而部分乳企宣称的80%奶源来自规模化牧场,数据则存“注水”嫌疑。

    从安全性的角度,奶源规模化已是行业的必然趋势。但究竟如何规模化?国内的乳业大佬们,也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

    拒收散户奶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即已在公司内部下达死命令,“把这5%的散奶全部砍掉”。

    “倒奶”事件源于一条短信。5月15日,湖南多位奶农先后收到短信,“接光明乳业通知,明天不会收鲜奶了”。次日,这些奶农即载着鲜奶驱车赶往湖南光明乳品有限公司,得到了同样的答复。一怒之下,这些奶农将鲜奶倒在了该公司的工厂门前。

    据奶农介绍,其之前曾与湖南派派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的鲜牛奶购销合作合同,之后派派公司的牛奶业务被光明乳品收购,这些奶农们认为光明乳品应继续收购他们的牛奶。由于缺乏必要的冷链设备,这些鲜奶被拒收后,也已无载回去的必要了。

    据湖南光明乳品有限公司方面介绍,由于散户奶农很难监管,该公司早已决定全面停止收购散户奶源。其新收购的派派食品公司虽之前曾与奶农们签订过购奶合同,但该合同已于2011年12月到期。为了减少奶农们的损失,公司还设置了一个缓冲期,但公司的决定难以被散户奶农们理解。

    光明乳业总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光明乳业的全国奶源结构由规模牧场、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牧场和散奶组成,其中自营规模牧场和合作规模牧场占奶源结构的绝大部分,散奶只占5%左右。

    据称,“三聚氰胺事件”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即已在公司内部下达死命令,“把这5%的散奶全部砍掉”。如果奶源不能得到保障,宁可不建新工厂,不扩大生产规模。

    拒收散户奶的并非光明一家。2008年之后,伊利和蒙牛也开始对散户奶源慎之又慎,在湖北、内蒙古等地,之前也都曾出现过因鲜奶被乳企拒收,奶农们愤而倒奶的情况。“散户在奶牛的选种、科学喂养、饲料合理搭配等方面都缺乏指导,容易造成奶牛低产奶源低质。”王丁棉向记者表示,此外,由于散户多采用人工挤奶方式,容易造成原奶微生物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散户奶源逐渐被淘汰,也将是行业趋势。

    奶源建设大跃进

    王丁棉认为,目前部分乳企公布的奶源数据,存在“注水”的可能。

    在王丁棉看来,“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的乳企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之前是乳企标榜“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但“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恰恰证明乳企与农户之间长期不稳定的合同买卖关系,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内各大乳企开始集体奔向另一个“极端”,即投巨资自建牧场,抛弃散户奶源。

    近年来,各大乳企在奶源方面均不惜重金。以伊利为例,其曾高调宣布,仅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资即达14亿元。而据蒙牛乳业年报显示,蒙牛乳业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其未来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30座超大型牧场。

    光明乳业在奶源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据了解,2012年年底之前,光明在武汉投资1.3亿元建设的“生态示范牧场”将竣工投产,可饲养奶牛3000头,年产鲜乳1.3多万吨。光明乳业的股东上海牛奶集团也在苏北布局了一个4万头规模的海丰牧场,已经初期投产,目前存栏牛突破1万头。

    蒙牛亦宣布,其牧场化和规模化奶源已于2011年提升至80%,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4%。

    王丁棉提供的另一项中国奶协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100头奶牛以上的规模化奶源,目前只占总比例的33%,其他奶源则全部来自100头以下的散户奶农。“这么大比重的奶源去向何处了?还是几大乳企。”王丁棉认为,目前部分乳企公布的奶源数据,存在“注水”的可能。

    同处乳业三甲的光明乳业,则是由于其母公司光明集团旗下的上海牛奶集团近年来一直在新增大型奶源基地,加上近年来其不断有离职高管出去建中小型奶源基地,且这些奶源基地与光明乳业多有股权合作,所以其规模化奶源供应相对稳定。

    此外,三聚氰胺后,各大乳企确实已经避开了从散户奶农处直接收购奶源,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收奶站还在,由其负责从散户奶农处收集奶源,并集中运往各大乳企。“这样的结果是,收奶站有了更大的空间去压低收购价格,最终坑害的只是散户奶农的利益。”王丁棉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