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中三角”产业同质化背后:是竞争还是合作?
  • “中三角”产业同质化背后:是竞争还是合作?

    时间:2012-03-07 00:00:00  来源:  作者:

    1+1+1>3吗?在数学领域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然而,在今天的中国中部,“中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却真实地诠释了该命题的正确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地交流合作日渐频繁,为今天的三省崛起打下了非常坚固的基础。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8+1城市圈,更是已在各省形成集群效应,成为三省各自的经济增长引擎。

    “中三角”助推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如何提速?区域内合作是否是唯一的选择?有专家分析认为,南昌紧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个经济最活跃地区;而长沙是一座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中心城市;武汉则是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举共存;“中三角”一旦形成,中部崛起必将加速。

    2月10日,在武汉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上,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代表三省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举意味着,湘鄂赣三省“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夺取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的构想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中三角区域内人口总量9000多万,经济总量2.5万亿元,可以想象,一旦三省强强联手,就可以找到最佳的发展模式,显现出1+1+1大于3的效应,那时将惠及近亿民众。这一新的“增长极”涉及21.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9000多万的人口,包括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和江西的环鄱阳湖经济圈。据会议透露,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将促成在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物流建设上的投入,预计总投资达14956亿元,“十二五”期间将完成11469亿元。“从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和第四极,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同处全国城市群体系的顶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对媒体表示。

    各省的战略规划,显现出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的决心与思维。然而,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这种各省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式的发展模式,备受行政区划限制,中部六省之间竞争多而合作少。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谢奉军认为,经济的发展往往不以行政区划为界,过于明晰的区划限制,反而会对经济的开放性交流造成壁垒,打破行政限制,构建大区域的协作联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经济的“哥德巴赫猜想”

    生态和经济的统一,是一个世界命题,也是一个世界难题。从国内战略背景来看,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发展为国民收入处于中等偏上的工业主导国家,并正在向高等收入国家大踏步迈进,然而,在这样艰难转型的过程中,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中国,却面临了工业发达国家同样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制约等问题,显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传统工业化模式难以为继。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带来生态污染,生态与经济如何并举堪称世界性“疑难杂症”,要做大规模、打造“中三角”经济圈,涉及的首要问题是生态与经济如何共存?有媒体评价,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走一条生态在前、经济在后的道路,“中三角”经济圈把生态和经济这两大命题统一在一个发展过程中,融合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开发里,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看,探索生态经济平衡发展的模式,这种难度不亚于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