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合理回归”势在必行,房地产业转型在即
  • “合理回归”势在必行,房地产业转型在即

    时间:2012-03-05 00:00:00  来源:  作者:

    回归声疾,调控策紧。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业,近年来经历了 “冰火两重天”。不过,借助于中国经济的深厚积累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国楼市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其 “转型发展”已属必然。

    楼市三大 “神话”终结

    “被土地管理部门罚款,被债主追着讨债,这种日子谁愿意过?可在房地产资金紧张的大环境下,我们也想不出法子了。”一家在长三角布局的房企负责人说。他的企业在镇江丹徒龙山景区收购开发了一个大型度假村项目,但至今他仍没有付清按协议应于去年6月就支付的收购款项。因无法按时支付土地款项,公司已被土地管理部门处以高额罚款,至今仅取得了一小部分土地的土地证。

    这位负责人坦言,资金紧张已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同业间的资金拆借已没有可能,银行对房地产项目的贷款不仅审批苛刻,贷款额度也明显缩小, “全行业都陷入 ‘缺钱’境地”。

    严厉调控之下,中国楼市的种种“神话”正在破灭。其一, “以钱炒钱”模式的终结。一些大型房企 “狂飙突进”的一大动力就是高杠杆率。一旦资金面全面卡紧,高负债率的危机便会逐渐暴露。

    其二, “只赚不赔”现象的终结。两三年以前,房地产业堪称 “吸金池”。而眼下,越来越多企业被迫退出。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去年第四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武汉的在册房企比2010年同期减少了200余家。北京、上海等地也有大量房企项目公司甚至母公司退出楼市。

    其三, “全民炒房”时代的终结。瑞信研究院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在未来两年购买不动产的意愿为16%,比2010年进一步下降。严厉的限购、越来越高的购房门槛以及风险意识的逐渐增强,让不少人对楼市望而却步。

    低谷多年未见 机遇仍在眼前

    中国楼市已迎来一个新的低谷。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多数年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特别是楼市繁荣的2005年和2009年,增幅更是高达40%以上。而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99亿平方米,仅增长4.9%,增速回落5.2个百分点,比1月至11月回落3.6个百分点。如此情景,仅比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楼市好一些。

    另一方面,调控楼市不是简单打压。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房地产业的拉动力,短期内难以被其他行业替代。从消费上看,全年每年房地产市场销量总额是汽车市场的4倍、旅游市场的6倍多。此外,在地方财政来源中,土地出让金能占到四五成之多。与此同时,商品住宅的供应仍处于相对短缺,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仍是当务之急。

    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说: “中国楼市的 ‘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是发展的好时机。”

    转型可促进健康发展

    1月31日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要求 “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决策层的信号已充分为市场所感知。

    张华认为:“在产品上,要提高刚性需求住房的比重;销售上,要加快销售进度,注重‘跑量’。”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则提出,随着房地产业进入 “下半场”,新的发展模式一定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产品上来,投入到产品的创新、设计、质量上来。他还提出,中国房地产企业应该学习美国的苹果公司。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预测,未来房地产市场可能发生三个变化:一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导致竞争加剧,洗牌加快、利润摊薄;二是融资渠道多样化,除了银行融资,将更多地依靠社会的资金;三是市场布局立体化趋势,产品业态布局多样化,房企转型契机出现。

    专家提出,房子让不同收入家庭买得起、租得起,才称得上是合理价位。现在既要挤泡沫,又要使供应产品更加合理,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真正健康发展。

    来源:人民铁道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