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造船业遭遇寒冬:订单从挑着签到严重不足
  • 造船业遭遇寒冬:订单从挑着签到严重不足

    时间:2012-06-05 00:00:00  来源:  作者:

    潮湿的空气中充满了蒸发的盐味,已是初夏,阵阵海风吹来,隐隐地有些凉。

    5月28日,大连旅顺新港。大连旅顺滨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下称“大连滨海”总经理梁文珠和500多名员工,正在向船东交付第三艘12000吨杂货船。

    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不过对于大连滨海而言,却算不上特别好的消息。因为送走这条船之后,公司与船东已签订的后续3艘系列船还不知何时可以开工建造。公司暂时将面临造船任务不足的尴尬境况。

    在这场席卷全球造船业的寒流中,受到冲击的又岂止是大连滨海。中国船舶工业协会5月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受全球船舶市场继续低迷的影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出现下滑,经济效益增幅呈回落走势。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由于海运市场低迷,造船订单大幅下降,辽宁地区已经有部分中小、外资、民营船厂或被整合,或关门歇业。

    订单从富到贫

    梁文珠见证了造船业从低迷到辉煌再到低迷的过程。

    大连滨海的控股股东是黑龙江国资委下属的黑龙江海运集团,于1999年6月创建了大连滨海,后又引进了民营资本。经过十几年的创建,目前公司已经发展到可建造20000载重吨以下货船、油船、集装箱等船和海洋工程船、各类工作艇等的能力。

    这家公司1999年刚到旅顺新港之时,那里一片荒凉。他们既要建厂又要自己养活自己,那时不但造船没有订单,修船订单也寥寥无几,排除他们从内地到沿海重新创业的因素外,当时的船舶制造业非常低迷。

    经过十几年的创建,从2005年开始,伴随国际海运市场的快速发展,这家公司的订单也在不断攀升,修船、改造船国内外订单应接不暇,造船的订单也挑着签。

    在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公司又新购买了土地,建造了厂房,添置了先进的造船设施和设备,招聘和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从2005年到2011年,这家公司年修船近100艘、造船20000多载重吨,并且70%为出口船。但是从去年开始,这家公司的订单突然急剧下降。

    大连滨海在造船和修船行业里还算幸运的,他们造船订单不足,但修船却满负荷生产,大量的俄罗斯杂货船、渔船,韩国,中国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货船及境内航运公司的货船、港务局的拖轮、航道局的挖泥船等可以满足公司的需求。目前大连滨海公司码头除了一艘12000吨杂货船下月10日交船外,还有6艘船在进行改造和修理。

    如何度过寒冬

    订单不足从工人的工作节奏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得到。

    大连滨海一名员工说,今年过完春节回来后,就感觉加班明显少了,“我有朋友在其他船厂,也普遍有这种感觉。”

    根据本报调查,其他船舶制造企业,目前不仅是订单数量在直线下滑,而且修造船的订单价格也在大幅下降。

    在生意特别好的时候,以一条1.2万吨杂货船为例,当时的订单价格在1400万美元左右,按照当时的汇率测算折合人民币在1亿元,而现在订单价格已经下滑到1200万美元左右,按照现在汇率算不足8000万元人民币,而且伴随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劳动力成本则一再提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