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技术性贸易壁垒封堵中国产品,损失额年增15%
  • 技术性贸易壁垒封堵中国产品,损失额年增15%

    时间:2011-12-27 00:00:00  来源:  作者:

    日前,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目前,中国出口至日本大米要面临579 种有害物质的检测。“企业每年要花去巨大的检测费,这对于中国来说损失不可估算。”该局有关人士说。

    损失额每年增加15%

    近年来,中国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已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设限,发展到对产品生产、包装、标签标志、加工运输等全过程提出更高要求,各项检测标准日趋复杂。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中国因遭遇贸易技术壁垒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10 年,全国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82 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一个标准或一个指令就涉及数万个产品,直接影响数百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专家呼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合起来,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建立应对体系,尤其是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形成合力,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据世贸组织(WTO)相关机构统计,入世10 年,中国遭受的TBT 通报总量已超过11000 份,去年共有73 个WTO 成员国提交了针对中国的TBT 通报。

    深陷技术性贸易壁垒泥潭,中国产品出口受损程度与日俱增。据广东省WTO/TBT 通报咨询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农食、机电、化矿、纺织、橡塑皮革、玩具家具、木材纸张七大行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企业比例均在20%以上,其中农食产品行业和玩具家具行业更是“ 重灾区”,受影响企业比例达40%。

    发展中国家也跟风

    不仅是发达国家,随着中国产品出口范围扩大,发展中国家在近些年也逐渐学会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设障。印尼贸易部部长吉塔日前表示,印尼当局计划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不必要的产品进口,以应对全球经济不断衰退和海外产品汹涌而入的状况。吉塔称,这些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两项,一是扩大进口产品检疫范围,设置非关税壁垒,强制推行印尼国家标准检测系统。在印尼国内建立检疫中心,对所有进口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测。二是对于那些未能履行标签制度达到保质期要求的进口产品,将更加严格地按照印尼国家检测系统来判断是否允许其进口。由于受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影响,美国和欧洲的需求量大大下降,中国农产品对印尼出口量不断加大。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已表示开始密切关注印尼的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水果、蔬菜、盐、鞋类和纺织品等方面。

    贸易信息严重失衡

    据悉,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受阻在很多情况下是信息系统不发达、缺乏对进口国各种技术限制的了解所致。企业对进口国要求的产品标准、技术法规,只有通过从贸易商社处索取资料才能了解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常因获取信息不完全而贻误成交机会,由此造成交易成本增加。

    此外,一些国家的技术标准很严苛,中国许多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往往达不到相应的技术要求。例如,根据日本的肯定性列表制度,一旦一个产品被要求检查,其通关成本会成倍增加。中国每批输日农产品通关费用平均约15 万至17 万日元,通关时间在4 天左右,而被要求检查的农产品通关时间则需10 至20 天,仓储、检验等通关费用相应成倍增加。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频繁的情况下,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建立和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体系。同时,企业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是提高自身生产经营水平,使产品符合进口国提出的新标准、新指令;二是维权,即对进口国提出的不公平条款提出评议、修改意见。“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来抵制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上述官员说。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在应对技术壁垒方面还较弱,一旦产品遭遇反倾销时,就无所适从,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企业没有及时获得准确的国际商贸信息;二是国内很多行业的企业没有形成合力,大多是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不像国外企业面对同样情况时大都以产业联合的力量来共同应对。该专家建议,政府、行业、企业应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应对贸易壁垒。有专家还提出,中国出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转变思想,调整发展战略,贸易与投资并重,力争在国外投资设厂,把投资重点定位在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和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来源:中国贸易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