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中国天然水晶做大做强阻力重重,软实力亟待提升
  • 中国天然水晶做大做强阻力重重,软实力亟待提升

    时间:2011-12-23 00:00:00  来源:  作者: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天然水晶销售量占全国90%,并被称为“世界水晶之都”。然而,东海所代表的中国水晶与世界品牌“施华洛世奇”在销售额和品牌认可度上,却差距甚远。受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水晶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相关“软实力”建设亟须配套提升。

    天然水晶难敌人造水晶

    国际奢侈品品牌施华洛世奇以优质、精美的仿制水晶闻名于世,集团2007年的营业额就已高达16亿欧元。人造水晶在国际舞台引领现代时尚,令“水晶之都”中国的东海倍感尴尬。东海水晶20年前才开始作为工艺品进行开发,虽然发展很快,年交易额突破了70亿元,但企业规模仍以小而散为主。

    去年曾率团赴奥地利考察施华洛世奇的东海县委书记关永健说,“施华洛世奇因其生产的复杂性以及切割技术而使得其身价不菲,它始终通过其产品向人们灌输着一种精致文化,它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1895年创建的施华洛世奇公司,拥有上万名员工,其产品风靡世界各地,每年为时装、首饰及水晶灯等工业提供大量优质的仿水晶石。

    人造水晶在国际舞台引领现代时尚,令“水晶之都”中国东海感到尴尬。水晶是在特殊的地质运动及水与火的交融中孕育而成的宝石。东海县水晶储量超过30万吨,纯度达99.99%以上,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之首。

    东海水晶城是全国最大的水晶交易场所,总经理周振岭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东海水晶以前以工业品生产为主,20年前才开始作为工艺品进行开发,东海水晶行业发展虽然很快,年交易额突破了70亿元,但企业规模仍以小而散为主,与施华洛世奇相比,我们虽是水晶大国,但不是水晶强国。

    据统计,目前东海拥有水晶加工企业2000余家,形成年产2000万件水晶饰品、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规模,有20万人的从业队伍,有6000人的海外采购大军长年奔波在马达加斯加、巴西、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水晶产地,东海成为了世界天然水晶产品的集散地。

    天然水晶做大做强阻力重重

    天然水晶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但是,品牌弱、规模小、扩产难、融资难、人才缺等因素,制约着水晶企业的发展。

    “非天然水晶的施华洛世奇卖得贵,关键在于它的工艺技术、创意设计和现代营销。它的合成技术是独创的,有专利;它有世界一流的创意设计团队,切磨工艺独特精美,一般厂家难以企及;它营销触角深入世界各地,有高附加值。”周振岭将天然水晶与施华洛世奇相比较,认为东海水晶产业还有许多路要走。

    记者在东海水晶城转了一大圈,这里聚集了2000多家水晶摊点,但大部分销售的是同质化的水晶产品,一些饰品、工艺品鱼龙混杂,价格标识从数百到上万不等,由于店多货广,消费者“淘晶”可以大胆砍价。

    水晶城也不乏精品,但提升附加值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石来运好”水晶是江苏省著名品牌,公司董事长朱景强在水晶行业摸爬滚打20年,对行业发展的阻力深有体会,他说,水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很难突破,要成长为支柱产业,外部发展的软环境亟须改变。

    制约水晶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一是品牌弱。作为新兴产业,天然水晶在工艺品、珠宝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品味越来越高,但是品牌少,市场认可度不高。

    二是规模小。产业集群未实现规模效应,东海现在分散为四个销售中心,都是同质化竞争,有限资源未形成有效整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