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库存上升加剧产能过剩,国内铝企生存压力加大
  • 库存上升加剧产能过剩,国内铝企生存压力加大

    时间:2011-12-21 00:00:00  来源:  作者:

    据海关统计,1-10月宁波口岸出口未锻造的铝及铝材(以下简称“铝材”)18.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0.1%;价值5.9亿美元,增长38.9%;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158美元,上涨6.7%。其出口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为主。1-10月宁波口岸一般贸易项下出口铝材17.2万吨,增加30.9%,占同期出口总量的91.8%。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铝材1.5万吨,增加21.2%。

    二、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出口主力军,集体企业出口大幅增加。1-10月宁波口岸私营企业出口铝材13.2万吨,增加30.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铝材4.5万吨,增加43.3%,两者合计占同期出口总量的94.7%。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紧随其后,国有企业出口铝材7151吨,增加14.6%;集体企业1673吨,增加82.9%。

    三、欧盟、尼日利亚和东盟为前3大出口市场。1-10月宁波口岸对欧盟、尼日利亚和东盟分别出口铝材2.9万吨、1.9万吨和1.4万吨,分别增加58.2%、1.1倍和53.4%,3者合计占同期出口总量的33.3%。对韩出口铝材1.2万吨,减少30%;对美出口1.18万吨,增加76%;对日出口1.1万吨,增加26.4%。

    前3季度,随着欧美经济体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铝的需求逐步上升。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更多交通设施、工程建筑的建设,以及汽车航空航天行业都助推了铝需求的增加。但4季度出现外需疲弱,产品库存小幅上升。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为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宁波口岸10月份当月出口铝材1.6万吨,环比减少7.3%,为今年3月以来的单月最低。而铝价这轮上涨本质上跟美元贬值有关,并不能反映下游需求有实质性的好转。

    在国内紧缩政策的作用下,我国铝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面临多个行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我国铝库存上升,加剧产能过剩。数据显示,10月19日,LME三个月期铝报收于2181美元/吨,作为国际铝价基准的LME期铝今年已下跌22%。在价格下跌的同时,中国铝库存却在3周之内反弹30%。同时还有我国政府因收储计划而持有大约59万吨铝库存,而且省级政府也持有相当多的库存。渣打银行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称,我国的铝产量过多,导致当地市场疲软,并预计我国铝供给量未来数年将超过需求。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10月原铝(电解铝)产量达141.4万吨,同比增加0.3%。这意味着我国铝业库存增加的同时,产量并未减少,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产能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二、铝企面临“成本高升利润下降”的局面,加剧生存压力。电力和氧化铝作为电解铝最重要的两个成本,均存在上涨的趋势。今年前五月,由于电解铝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及成本上升的影响,铝冶炼企业(包括电解铝和氧化铝)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下降23.6%,销售利润率仅为3.59%,大大低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行业盈利情况并不乐观。目前,铝材行业只赚取加工费一项,行业利润多在8%-10%之间。两年多来,电力成本增长了10%以上,人工成本更迅增20%以上,加之汇率上升,铝企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同时,由于我国货币政策短期内仍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暂时难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而其由于原本贷款融资难度就难,资金链显得更为紧张,大量出现停工、半停工,甚至倒闭的现象。

    为此建议: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铝材的供需变化和价格变化,引导企业合理控制出口节奏。二是加快优化铝材行业产业结构,有效控制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提高铝企的效益和发展质量。三是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优势资源并重组,鼓励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四是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