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并网难”导致太阳能产业发展积累较高风险
  • “并网难”导致太阳能产业发展积累较高风险

    时间:2011-12-19 00:00:00  来源:  作者: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的国内市场正加速启动,但遇到了困扰风电等新能源多年的“并网难”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除光伏发电自身缺陷、电网建设滞后外,值得担忧的一点是,在某些领域,光伏发电正在复制导致风电迟迟不能上网的风险。

    可调可控性弱 现有电网捉襟见肘

    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实现并网是全球的一个趋势。业内认为,只有实现并网,才能让发出的电产生效益,这对于实现光伏产业的规模化、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目前光伏发电要实现并网还有一定困难。”中节能(杭州)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重恩说,他所在的公司今年已建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屋顶光伏电站,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不过高重恩认为,自己的电站之所以能快速实现上网,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动。“作为省里的示范项目,在上网方面是特事特办的,否则不会那么顺利。”高重恩说,和风能等新能源一样,太阳能的间歇性等特点,对当前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影响。

    江西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莉萍说:“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调节能力差的能源,昼夜变化、气象条件变化以及季节的变化均会对发电产生影响,由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调峰和调频能力,他的接入对电网接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可调可控性差的光伏发电,国内的电网也未能升级到与其匹配的程度。业内认为,要实现以发展清洁能源为目标的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实现电网的革命是前提,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清洁能源间歇式发电特点,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点的“智能电网”。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要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就意味着对电网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常规发电项目对应的电网投入比重(当前的合理比例应是1:1)。而我国长期以来忽视对电网的建设投资,多年来电网投资部分仅为发电投资的30%左右,造成电网发展大量欠账,发展滞后问题异常突出。因此面对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并网需求,现有电网显得捉襟见肘。

    电厂电网规划脱节 入网标准制订滞后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真正实现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还不多,大部分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运行数据的缺失,使得大规模光伏发电究竟会对电网造成多大影响难以说清。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即使这些试验性项目也从来没有跟电网协调过,因此电力部门怎么更好地去支持光伏发电,可借鉴的只有风电的经验。”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导致起步更早的风电至今无法顺利并网的一些问题,在如今太阳能光伏发电起步之时,就已经开始经露出了苗头。

    首先是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规划脱节。有专家告诉记者,前些年风电快速发展时,各地在上风电项目只考虑当地的资源情况,而没有关注消纳市场,使得风电建设和电网建设不配套。有些地方即使接进了电网,也出现了有电送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如今,这样的失误正在某种程度上被光伏发电所复制。江西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莉萍对记者感叹说:“光伏产业发展太快了,供电公司对信息来源不畅通,新增负荷又不明朗,使电网规划和建设有时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电网建设难以适应。”

    其次是入网标准、产品检测能力缺失,让电力部门无法大大方方“开门迎客”。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主任朱小东说,在风电领域,国内在入网标准制订以及检测能力方面就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确保并网产品质量,从而给电网安全稳定带来隐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