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我国一季度贸易逆差背后两大隐忧不容忽视
  • 我国一季度贸易逆差背后两大隐忧不容忽视

    时间:2011-04-25 00:00:00  来源:  作者:

    海关总署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我国的长期贸易顺差使得经济增长方式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国内以牺牲劳动力价值为主的粗放式出口已经走到尽头;国际上对中国掀起的贸易争端不断,各种贸易壁垒使得中国出口受阻。同时,长期贸易顺差导致中国外汇储备急速增加,使得央行被动发行货币,造成货币超发,给通胀埋下巨大隐患。在这种形势下,扩大进口、平衡贸易,显得异常迫切和必要。一季度对外贸易6年来首次出现逆差,表明经济正在朝着调控方向前行,贸易平衡正在逐步向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现积极信号,优化进出口结构初现效果。但是,在看到有利形势的同时,其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些还需要尽快加以应对。

    忧虑之一是输入型通胀加剧。一季度进口快速增长,进口值为4006.6亿美元,增长32.6%。这与国际商品价格特别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国一季度进口商品都是在国际商品价格高位买进的。这对于中国国内本已经在高位的通胀无疑是雪上加霜。比如:国际油价已经暴涨到110美元以上,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6%,按照现行石油集团保赚不赔的定价机制,国内油价将会涨个不停,目前中国大陆油价已经超过美国,足以看出对中国通胀的推力之大。在国际商品价格普遍处于高位之际,中国进口大增,出现季度逆差,输入型通胀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忧虑之二是出口下滑对经济的影响。中国出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仅人民币升值已经使许多出口企业难以承受。中国经济长期依靠出口拉动,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出口对经济拉动与国内消费一样是实实在在的拉动。解决三驾马车平衡拉动问题,不是大幅降低出口绝对量,而是要大幅增加消费拉动力。出口转到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上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提高消费拉动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出口不但不能下降而且还要挺住、还要增加。笔者与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先生持一样观点:扩大进口的同时,我国的出口政策要保持稳定,不宜有大的变动。“出口不论如何不能下滑。”一季度贸易首现逆差说明出口下滑过快,对经济增速影响已经显露出来。出口下降、投资不可持续、消费难以启动、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汽车产业大幅下滑,笔者忧虑中国在失去传统经济增长点、拉动力的同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拉动力却未能形成。

    应对输入型通胀,要求在国际商品价格暴涨阶段适度控制进口高物价商品。对于诸如石油等国家定价商品,在价格已经很高的基础上应该立即停止涨价,以减少输入型通胀压力。对于两大石油垄断集团利润计算应该是从进口、炼油到成品油销售整个环节计算利润,而不是仅仅计算炼油一个环节而得出亏损的结论。

    应对出口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关键是把控好人民币汇率走势问题。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升值的境地。笔者十分赞同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所言:人民币不能再升了,需要调节一下,即便有升值空间,也需要歇息调整一下,否则会有很大的风险,需警惕和防范。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