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徘徊低端大而不强,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亟待突破
  • 徘徊低端大而不强,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亟待突破

    时间:2011-04-11 00:00:00  来源:  作者:

    在2010年举办的中国国际海洋工程论坛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全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可分为三大阵营:欧美为第一阵营,具备超强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美国、挪威、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型海洋工程公司和设计公司掌握大量关键设计技术和专利技术,在钻井平台、海工船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FPSO等生产平台的设计方面占据垄断地位;韩国和新加坡属第二阵营,具备超强的建造和改装能力,利用其成本优势和工业基础在总装建造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中国、阿联酋属第三阵营,具备一定的建造能力和研发能力,主要从事浅水装备的建造,目前已开始进军深水装备制造,但总体而言装备制造实力不强。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表现在:专业化程度偏低,数量少、类型单一,海洋石油装备适应水深、钻深能力较差,配套基础差、配套能力不足等。然而上述问题归根结底,仍是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不足,无法完成上游高端配套装备的设计研发以及核心部件和关键材料的制造,只集中于“低端加工制造”所致。

    “中国的钻井平台等海工装备之所以比别人弱,就差在设计上。”大船重工的冯姝告诉记者。她介绍说,在进行海工装备设计时,首先是概念设计和基本设计,用以解决复杂技术和新船型问题,只有经过了这两项才可能被船东认可,进入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阶段,解决具体造什么样的船和怎样造船的问题。而在基本设计方面,欧美企业占据了绝对主力的位置。目前国内企业大都不具备承担总承包项目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多作为分包商承担,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

    在核心部件设计制造方面,以“海洋石油981”为例,其配套装备的价值远高于船体的价值。然而据了解,该平台的核心部件包括液压系统、柴油机、关键部位钢材、推进系统等均由外方公司设计制造,这些部件的标准掌握在几家大型国际企业手中,我国设计研发的产品因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而不被认可。

    细数我国从事海洋装备研究的科研机构,专业分布面广、系统研究性和综合能力强的海洋石油装备研究机构几乎没有。上海708所对船体结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缺乏石油钻采装备及钻井工艺方面的专业基础;宝石机械公司对成套钻机研究经验成熟,但在海洋平台和控制技术研究方面缺乏必要资源。此外,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关键试验设施、试验设备、设计软件比较缺乏;二是从事专业研究的技术人员少、研发投入不足;三是企业、油田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海上石油装备制造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多集中在利润薄弱的加工制造环节,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为国外垄断,不仅重走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老路,更将成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和能源安全的隐患。

    来源:中国化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