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四大瓶颈制约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速度
  • 四大瓶颈制约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速度

    时间:2011-04-07 00:00:00  来源:  作者:

    尽管我国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原料短缺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生产。目前,以甜高粱、木薯、红薯等非粮物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已经成为主要技术方向。虽然我国有大量的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土地可种植甜高粱,也有大量荒山、荒坡可以种植麻风树和黄连木等油料植物,但目前缺乏对这些土地利用的合理评价和科学规划。我国虽然在西南地区种植了一定规模的麻风树等油料植物,但不足以支撑生物柴油的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料资源不落实是制约生物质燃料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袁振宏也向记者表示,生物质资源的发展是生物质能源的根本问题,优良的作物品种是发展生物质能的重中之重。

    ——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研究开发能力弱,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我国非粮作物的燃料乙醇尚处于试验阶段,要实现大规模生产,还需在生产工艺和产业组织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以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较为成熟,但发展潜力有限。后备资源潜力大的纤维素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的技术尚处研究阶段,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缺乏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保障,产业化程度低,大规模生物质能源生产产业化的格局尚未形成。

    ——生物燃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巴西以甘蔗生产的燃料乙醇1998年每吨价格降到300美元以下。而我国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成本约为每吨3500元,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每吨4000元。按等效热值与汽油比较,汽油价格达到每升6元以上时,燃料乙醇才可能盈利。生物质燃料成本是制约生物质燃料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经济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具有环境效益的弱势产业。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支持是生物质能源市场发育初期的原始动力。2000年以来,国家建立了包括燃料乙醇的技术标准、生产基地、销售渠道、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在内的政策体系,但为避免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国家开始对以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生产和销售采取严格管制。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此外,生物质资源的其它利用项目,如燃烧发电、气化发电、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等,初始投资高,需要稳定的投融资渠道给予支持,以降低成本。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来源:中国化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