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进口均价上涨大豆加工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大
  • 进口均价上涨大豆加工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大

    时间:2011-04-07 00:00:00  来源:  作者:

    据海关统计,2011年1月,浙江省进口大豆28.3万吨,价值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5.3%和63.5%;进口均价为每吨567.5美元,增长20.9%。

    一、2011年1月浙江省大豆进口主要特点

    (一)月度进口量维持高位,进口均价创26个月以来新高。2010年4月,浙江省进口大豆30万吨,创历史新高;5月份月度进口量迅速降至6.2万吨,随后开始剧烈地震荡回升,到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月度进口量再次逼近历史最高点,分别达到29.3万吨和28.3万吨。价格方面,2010年12月,浙江省大豆进口均价环比猛增18.5%,达到每吨562.9美元; 2011年1月,进口均价创2008年12月以来新高,达每吨567.5美元。

    (二)一般贸易是进口主要方式,保税监管进出境货物进口下降明显。2011年1月,浙江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大豆19万吨,增长1.2倍,占同期全省大豆进口总量的67.2%;保税监管进出境货物进口9.3万吨,下降23.9%,占32.8%。

    (三)集体企业进口占三分之一,新增私营企业进口。2011年1月,浙江省集体企业进口大豆9.6万吨,下降24.4%,占同期全省大豆进口总量的34.3%。同期,浙江省私营企业进口大豆7.7万吨,占27.4%,上年同期无进口;外商投资企业进口5.6万吨,下降26.9%,占19.9%;国有企业进口5.3万吨,激增8.7倍,占18.9%。

    (四)美国是浙江省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地。2011年1月,浙江省自美国进口大豆23.5万吨,增长12.2%,占同期全省大豆进口总量的83%;自阿根廷进口4.8万吨,占17%,而上年同期则无进口。

    (五)进口品种全部为黄大豆。

    二、2011年1月浙江省大豆进口量价齐升的主要原因

    (一)下游产品需求增长,大豆进口规模随之扩大。作为大豆压榨消费主要产品的豆粕及豆油,近年来其刚性需求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豆粕方面,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了更多的肉蛋奶等产品,国内饲料和养殖行业产能随之迅速扩张。1999-2009年我国豆粕消费年均增长率高达11.5%,目前我国已经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豆粕消费国。豆油方面,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6公斤扩大至当前的20公斤以上,我国已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在消费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浙江省大豆进口规模快速增长。

    (二)美元疲软支撑大豆价格,主产区产量下降进一步推高豆价。自2010年6月以来,美元处于下跌通道,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趋于坚挺。同时,由于受到拉尼娜气候的影响,2010-11年度作为全球大豆主产区的南美地区大豆产量下降,预期将减少约6.3%,其中阿根廷该年度大豆产量为4700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13.8%,国际市场大豆供应的减少进一步推高了豆价。受此影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黄豆期货价格从2010年6月的每蒲式耳950美分一路飙升至今年2月初的每蒲式耳1450美分,半年多时间上涨52.6%。

    三、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大豆进口均价持续上涨,油脂加工企业成本压力增大。自2010年9月开始,浙江省大豆进口均价连续5个月呈环比正增长,今年1月份单月进口均价达到每吨567.5美元,环比增长0.8%,较2010年8月份累计上涨35.7%。荷兰合作银行预测,今年一二季度大豆价格仍会继续上涨,全球大豆价格可能创下新高。由于原料高度依赖进口,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波动时非常被动,当前国际大豆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使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二)过度依赖进口导致定价权缺失,农业安全亦受影响。由于进口大豆一直存在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近年来持续挤压着国产大豆的种植空间,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导致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在逐年下降。2010年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在6300万亩左右,较上年减少400万亩,降幅达到6%。当前进口大豆价格虽然上升较快,但我国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度仍高达70%以上,我国大豆定价权仍被外资所牢牢控制。过度的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销售价格的稳定,对大豆产业的安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受到冲击,跨国巨头垄断局面加剧。以国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的一些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多年来受到廉价进口大豆的冲击,压榨利润下滑、亏损增多。与此同时,主要依靠进口大豆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不断扩大,行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前10位食用植物油脂加工企业的食用植物油脂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0%。跨国巨头凭借强大的资金及产业链完善的优势,正加速对国内油脂企业的收购或控股,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在不断萎缩。我国食用植物油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3家油脂加工企业中有两家是外资企业,嘉里粮油、ADM、邦基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持有股份占66%。

    为此,建议:一是不断完善进口大豆监测机制,关注国际市场大豆收割及价格走势,引导企业合理控制大豆的进口节奏;二是灵活调整大豆收储价格,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对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补贴力度,提高其对国产大豆的采购积极性;三是加强内资油脂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努力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加行业利润率,促进大豆产业良性发展。

    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