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金融监管怎样才能治“土豪”
  • 金融监管怎样才能治“土豪”

    时间:2016-12-05 07:38:12  来源:  作者: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一席话,让金融监管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3日上午,刘士余在第二届基金会员大会上对近期备受关注的举牌、杠杆收购做出表态,指责部分金融持牌机构,仰赖于持牌优势,利用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大众资金进行风险不对等的杠杆收购,挑战法律底线。

    “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作为对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的挑战,这有积极作用。但是,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刘士余说,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尽管他并未在讲话中直接点名主体,但市场较普遍的理解为他批评的是部分激进保险资金的路数。

    近期以来,安邦系、恒大系、宝能系、生命人寿系、阳光系、国华保险系和华夏人寿系的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活跃,不断上演举牌上市公司的行情,有些则涉及到公司控制权之争,而其动用的源源不断的“子弹”源自何方,杠杆资金成为市场最大的一个悬念。

    对此,到底该如何监管,是一个新课题。

    所谓险资是长期资金所以有利于股市稳定,只是理论上的,并不是每个险资都这么想。近期,针对恒大人寿股票投资中的“快进快出”行为,保监会约谈了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但警告背后,监管部门有多少“硬招”可用呢?恐怕并不很多。

    分业监管体系下,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利用生态体系全牌照的优势游走在监管之外,出现的情况就是每个流程都合乎规则,但是整体放在一起看,又明显与监管的审慎要求相抵触,极大地放大了系统性风险。这是保险资金举牌背后的监管困局。

    市场主体有效利用规则并没有错,要反思的是监管设计制度上是否存在缺陷。不管刘士余是不是专指保险资金,金融监管如何优化,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当下的中国金融,需要从“堵”和“疏”两个角度去看待。

    “堵”意味着监管要跟上。经济政策宜偏开放,金融监管宜偏保守。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深入,金融混业监管日益成为重大命题。当资金在银行、保险、股市等市场间的跨界融通越来越频繁,渠道越来越多样,金融混业趋势凸显,“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就显得力有不及,构建大金融监管框架,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有论者指出,要变“机构监管为主”为“功能监管为主”,积极创造“功能监管”的所需条件,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展开,按照金融功能划分各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各监管部门在这个基础上各司其职,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疏”意味着打破阻碍投资的玻璃门,清理投资环境。此处并非指保险资金投向限制需要进一步放开,而是指我国的投资环境总体需要更加开放和透明。资金缺乏出路是当下整个中国社会面临的现象,险资只是寻求出路的资金洪流之一小股。今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反映出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是推高险资风险偏好、迫使其激进化的深层次原因。金融不能脱离经济系统独立存在,它的健康是依托于经济系统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