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险资举牌实业大转折丨伊利股份暂时松口气 不涉上市公司经营的险资应受鼓励
  • 险资举牌实业大转折丨伊利股份暂时松口气 不涉上市公司经营的险资应受鼓励

    时间:2016-12-14 08:49:37  来源:  作者: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表态,让遭遇险资举牌的上市企业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在这一轮险资举牌之中,国内第七大保险集团阳光保险同样动作频频,举牌伊利股份(600887,股吧)(600887.SH)时遭到了公司和行业的反对。虽然阳光股份(000608,股吧)做出1年不再增持的保证,但依旧被业内认为或有更大的计划。不过针对项俊波今日的表态,伊利股份方面并未进行回应,分析人士认为,险资频频举牌的情况将从高调变转向低调,不过举牌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分析人士也称,对于传统的险资,只要不去干涉、不去肆意干扰上市公司经营的险资依然值得鼓励。

    今年9月起,国内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就陷入了阳光保险举牌风波之中。

    9月18日晚,伊利股份突然发布公告称,阳光保险系突然增持伊利566.79万股,从而持有伊利股份的比例达到5%,达到举牌线。阳光保险布局伊利股份已有大半年时间,但之前从2015年进入后,阳光保险一直表现中规中矩,仅占总股份的1.83%。而从7月和8月开始,阳光保险突然频频买入,最终在9月14日达到持股5%的比例。

    由于伊利的股权较为分散,并不利于防守。公开资料显示,伊利股份的股东构成中,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8.79%,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22%,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则持股3.89%。而举牌之后,阳光保险已超越潘刚跻身前三大股东,这不禁引发了行业对于伊利股份未来控制权归属的担忧。

    虽然在举牌之后,阳光保险方面做出了双重承诺:即本次增持的目的是出于对伊利股份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属财务投资,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并且在未来12个月内将不再增持伊利股份。

    但业内认为,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未必就只有5%的“胃口”,并不排除一年后阳光保险卷土重来,进一步增持从而获取公司控制权的可能性。

    阳光保险的举牌也引发了行业的担忧,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曾表示,险资举牌伊利股份不能简单视作普通的投资行为,而是需要特别警惕其把伊利股份当成资本运作的跳板,从而对中国乳业产业安全造成的系统性伤害。

    为了防范阳光保险恶意收购的可能性,伊利股份在停牌近1个月后,在10月21日宣布向内蒙交投、呼市城投、平安资产、金石灏、金梅花投资五家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5.9亿股A股股票,将募集资金90亿元,而阳光保险的持股比例也将随之稀释降低,但阳光保险并未对伊利的做法进行回应,此后双方也没有进一步的公开动作。

    对于监管层的频频表态,记者昨天致电伊利股份相关负责人,但伊利方面并不愿意对此发表评论。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保监会的表态可以让伊利股份暂时松一口气,一方面阳光保险和伊利股份有一年内不再增持的保证,另一方面保监会的表态让伊利股份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好反收购的规划。不过仅仅一个表态并不能确保举牌危机就此化解,对于险资的投资行为的规范还应上升到法律高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宋亮表示,乳业产业链比较脆弱,因为奶牛养殖生产周期长,固定投入大,从犊牛到产奶至少18个月,而生牛乳属于难以保存的产品,这造成了牛奶生产弹性差,奶价周期性波动,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伊利股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市场销售,“一个企业管一条产业链”。因此乳业投资一定需要长期、稳定、专业和建设性,这与资本热钱“快进快出”的逐利模式完全相反。

    险资举牌实业大转折丨伊利股份暂时松口气,不涉上市公司经营的险资应受鼓励

    事实上,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已在公开讲话中怒斥“野蛮收购”行为,指责部分险资“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而业内也有观点认为,险资本应姓“保”,而不是利用制度漏洞投机炒作、抬高收益。险资的举牌行径,扰乱了市场金融秩序,也扰乱了资本市场,会伤害实体经济。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保险和险资作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那些利用高成本、高收益为名义,向普通投资者募集资金,从事高杠杆的收购,把高风险转嫁给普通投资者的行为应该被严格监管。

    沈萌认为,目前的情况下,前一阶段险资频频举牌的情况将从高调转向低调,同时险资举牌风头较劲的态势也会被抑制。他认为,主管部门应对险资进行区分监管,对于那些另类金融创新或者万能险的高风险产品,并进行短期的投机性交易的要严格监管;而对于传统的险资,只要不去干涉、不去肆意干扰上市公司经营的险资依然值得鼓励,毕竟险资作为机构投资者发挥着压箱石的作用,让资本市场不会出现大波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