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信托公司再现密集增资潮
  • 信托公司再现密集增资潮

    时间:2016-07-01 09:19:19  来源:  作者:

    经历过年初的增资潮后,信托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热情不减。6月以来,西藏信托、中江信托、华润信托、粤财信托和上海信托等多家公司曝出增资举动,注册资本增加额度在5亿元至33.7亿元之间,累计增资额度达95.42亿元。分析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托增资成为大趋势,包括增强抗风险能力、获取创新业务资格、业务扩张,以及实现固有、信托双驱动布局等在内,都是促使信托公司增资的动力。积极应对监管要求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14家以多种方式披露明确的增资计划,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14家信托公司已增或将增注册资本共计约342亿元,平均每家增量24亿元。这几乎与2015年信托行业68家公司平均注册资本24.61亿元持平。

    6月25日,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董事会同意对上海信托增资不超过24.82亿元,并授权高级管理层完成增资相关事宜。据悉,为配合浦发银行收购工作,上海信托曾在去年2月经银监会批准实施存续分立,注册资本由25亿元调整为24.5亿元。这意味着,上海信托此次增资24.82亿元完成后,注册资本将实现翻倍,达到49.32亿元。

    此前,6月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对外公布增资计划。华润信托公告称,将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33.70亿元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将由26.30亿元增至60亿元。安信信托(600816,股吧)公告称,其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近50亿元的申请获通过,注册资本预计将增至50亿元以上。粤财信托的增资事项也获得银监部门批准,拟将注册资本由15亿增至28亿元。西藏信托亦拟将未分配利润5亿元转增注册资本,转增后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中江信托以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增资后信托注册资本由11.56亿元增至30.0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公司集中在6月密集增资的原因,一方面是在行业监管压力之下;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年报均在4月底陆续披露完毕,有关公司管理层向股东提出增资要求得到允许。

    行业专家认为,信托公司纷纷增资主要是考虑监管导向和拓展业务等因素。从监管政策的角度看,公司业务的风险资本之和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要求有实力的公司增资扩股以补充净资本,确保公司固有资产和流动性充足以抵御不可预期的损失;同时,中国信托业协会2015年正式发布《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在评级体系的四大板块中,资本实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此外,增强资本实力有助于信托公司拓宽业务领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更易获得投资者信赖。而且,增资也从侧面说明股东对信托公司和信托行业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

    行业注册资本底线上升

    事实上,随着信托公司业务扩张,注册资本10亿元正成为公认的行业最低标准。截至目前,重庆信托、平安信托和中信信托分别以128亿元、120亿元和10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位列行业前三。民生信托、华信信托分别以70亿元、66亿元注册资本位列行业第四位及第五位,华润信托与中融信托以6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并列行业第六。

    数据显示,按信托公司已公布的增资计划,近期或有10家信托公司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规模较小的西藏信托则通过增资,使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直接从注册资本排名靠末尾的位置脱身。长城信托以3亿元的注册资本处于行业垫底,但知情人士透露,长城信托股东各方拟同步同比增资10亿元左右,将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3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专家对信托大幅增资行为产生担忧。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过热的增资潮对信托公司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会给公司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本收益率堪忧;二是少数公司急功近利态势有所增加,个案风险不断集聚;三是部分公司固有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攀升,信托主业地位遭受冲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