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相互保险隐患不容忽视 多个平台无牌抢跑
  • 相互保险隐患不容忽视 多个平台无牌抢跑

    时间:2016-07-08 01:10:14  来源:  作者:

    相互保险牌照终于在国内“破冰”。目前市场有不少“类保险”互助计划平台,而且这些平台已经获得了不小的用户群,其服务主要是面向草根大众。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平台并没有相互保险牌照,在推动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打的是“擦边球”,监管也较难定性。

    现状

    多个平台无牌抢跑 创新与违规边界尚不清

    除了这3家“正规军”,市场上其实已经有很多没有牌照,但也在从事类似业务的平台组织,比如e互助、壁虎保险、互助家、夸克联盟等。这类组织的运营模式是,用户注册成为会员后,无需缴纳费用或只需缴纳较少的、象征性的会费,当会员患有特定的疾病并确认后,由其他成员众筹不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助其治病。

    以某平台为例,用户需要在平台上注册为会员,同时在个人账户中充值不少于9元。一旦有会员患癌便发起“互助”,由每个会员分摊保障金,每人分摊的金额最高不超过3元,参与互助的会员随之拥有最高30万元保额的患癌保障资格。

    保监会透露,目前已有超过30家相互保险组织在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这些互助组织都带有较强的公益性,它们的目标群体就是草根大众,它们能够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单论费率肯定是优于传统的重疾险。”广州一位熟悉寿险业务的人士表示,尽管其对草根大众来说是福音,但作为新生事物,创新与违规的边界还不清楚,平台的信披和用户筛选等,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隐患

    打着互助计划名义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保监会对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助计划的态度是谨慎的。去年,保监会曾两次下发风险提示,指出一些以“互助”、“联盟”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推出多种与相互保险形式类似的“互助计划”,“部分"互助计划"借助保险名义进行宣传,极易造成保险消费者将其与保险产品混淆”。此外,大多数“互助计划”只是简单收取小额捐助费用,与保险产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保监会也在发放首批相互保险牌照的同时特意指出,“将加大对互助平台的监测和甄别力度,对于打着互助计划的名义,而实际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

    事实上,在今年4月份,互助计划平台“夸克联盟”就已经中招,它被保监会认定为“经营主体不具备经营资质”,该平台实际上是混淆概念,打着“互助”的旗号从事相互保险业务。

    一位保险监管层人士直言,“互助计划没有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没有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该人士还补充,“平台收完会费之后形成的"资金池",其安全性、赔付的可靠性都需要时间检验。”还有保险专家认为,“网络互助计划体现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保险领域的商业冲动。在风险未排除前,有可能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