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上半年险资资管注册产品超千亿 基础设施挑大梁
  • 上半年险资资管注册产品超千亿 基础设施挑大梁

    时间:2016-07-14 01:31:58  来源:  作者:

    政策红利发酵助6月规模止跌回升

    昨日,来自中国保险资管协会最新信息显示,受惠政策红利,险资资管注册产品规模6月止跌回升。

    今年5月,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6项,合计注册规模71亿元,成为2013年注册制实行以来规模最少的月份。6月,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8项,合计注册规模275.35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近日保监会修订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取消了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限制,扩大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选择空间,险资在供给侧改革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上半年,19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58项,合计注册规模1034.89亿元。历史数据显示,在注册制实行之后,2013年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03项,合计注册规模3688.27亿元;2014年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75项,合计注册规模3801.02亿元;2015年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21项,合计注册规模2706.13亿元。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挑大梁

    自2006年以来,经过10年发展,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遇到了发展瓶颈,不仅是注册产品总量上的下降,也出现结构上的失衡。

    今年上半年,保险资管共注册产品规模1034.8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注册规模387.71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466.18亿元;股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181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明显超过基础设施债权投资。

    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全行业注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42项、1027.5亿元,相比2014年分别下降56.3%、52.5%。而2015年同期全行业注册不动产债权计划69项、1019.7亿元,相比2014年分别上升13.1%、5.3%。由于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收益率低,2016年增量资金继续偏向不动产类项目。

    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孟森告诉记者,2012年公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占全部金融产品的投资比重为79%,这一比重从2013年开始逐步下降,到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占全部金融产品投资的比重只有21%。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程劲松表示,保险资金债权计划基础资产行业限定在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领域,目前两类债权计划已出现结构失衡,出现了向不动产债权计划的倾斜。

    作为保险业创设的资产管理产品,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符合保险资金特性,较好满足了保险资金配置需求。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54年,平均年收益率6.65%,极大改善了保险资产配置结构,促进了保险业务的发展。

    因此,随着政策红利发酵,不仅将有效地缓解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配置压力,还有助于推动保险资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险资蜂拥不动产现象,或将放慢脚步。

      PPP模式有望助力险资

    中再资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威表示,保险资金以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项目,可以从“消化过剩产能、降政府债务杠杆、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进经济运行效率”等多个维度落实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服务实体经济,优化社会管理方式,满足社会长远发展需求,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提升公共事业运营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赵威坦言:“未来保险资金深度参与PPP项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三五’期间险资的可运用规模将达到20万亿元,这将为保险资金携手PPP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2006年保险资金开始通过各类资管产品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类项目,已十年有余。截至2016年5月底,保险资管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00项、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17项,合计规模8938.26亿元。保险资金已成为基础设施类项目的主力投资者之一。

    长期以来保险资金积极参与PPP模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包括2008年险资投资160亿元,参与京沪高铁建设,成为京沪高铁第二大股东;2010年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合同规模达到150亿元;2013年投资中石油西气东输油气管道项目;2014年发起并投资120亿元的粤东西北城市发展产业投资项目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