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守正出新 信托业转型再出发
  • 守正出新 信托业转型再出发

    时间:2019-07-24 07:26:40  来源:  作者:

    长江商报消息作为推动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与人民群众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新中国信托行业已经整整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下,作为现代金融业发展试验田中的创新“排头兵”,信托业坚守回归本源业务之“正”,切实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在转型发展中实现自身跨越,持续为我国金融体系注入创新动力(310328)。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2.54万亿元,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成效卓著。

    “当时,信托公司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谈起信托业前20多年的艰难探索期,一位信托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实际上,在混沌中走过的那20多年,信托业为探索金融体系改革承担了巨大的发展成本,这也让整个行业和高层认识到,信托业要发展,必须要明确和规范其发展体系,让其回归到信托本源业务中来。

    “一法两规”的颁布,是我国信托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1年,信托法正式出台,明确了信托关系,使得信托业长期以来制度缺失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改变;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在这一框架下,信托公司的行业定位和经营范围更加明确。

    近10余年来,我国信托行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截至2017年年底,信托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26.25万亿元,比2007年年底的0.88万亿元增长了近30倍。

    除了“一法两规”为信托业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之外,2016年,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此后以银监会(银保监会)信托部、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体三翼”的监管组织体系全面建成。

    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金融体制改革也在深化,建立在过去环境要素基础上的信托业务模式已难以适应。

    主动谋变,正成为当下信托公司创新发展的主基调。业内信托机构正从以往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业务重点也从以往的房地产、基础建设、银信通道等传统业务向股权投资、事务管理类、私人财富管理等信托本源业务转型。

    肩负使命,守正出新。可以期待,我国信托行业将秉承着“以信为本、受人之托”的初心,以专业驱动的行动力和创新力谱写出信托业转型新征程的壮丽篇章。(长江商报综合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