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构建“第三支柱”让税延险叫好又叫座
  • 构建“第三支柱”让税延险叫好又叫座

    时间:2019-07-17 08:50:38  来源:  作者: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为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大力建设“第三支柱”――个人商业保险来弥补这一差距。近年来,金融支持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延型养老险)成为一个关注点。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这一民生话题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前年,税延型养老险这项酝酿了10年之久的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福建、苏州工业园区三地进行试点,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但从试点的情况来看,税延养老保险业务却遭受冷遇。截至2018年底,试点的三地税延型养老险累计实现保费仅7160万元,承保件数不足4万件。市场效果与政策预期存在一定反差。

    税延养老保险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原因在于没有让民众感受到这一政策的实惠性。所谓税延型养老险,通俗地说,就是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税延型养老险虽然没有完全免税,但对投保人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个人缴费支出环节可税前扣除,直接减轻个人当期税负,积累环节投资收益暂不征税,直接增加了个人收益。在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收入时,其中25%的部分直接予以免税,其余75%的部分减按10%的比例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仅为7.5%。税延型养老险虽然可以让购买人获利,但暂时只能付出,要等到退休后领取商业养老金时才能获利。因此,很多人参保的意愿并不是太高。

    税延型养老险让居民在等待“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同时,多了一种选择。随着我国个税新政的实施,人们对此选择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对于投保人而言,其退休后的收入通常会低于其工作时的收入,因此退休后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较低,再扣除通胀因素,投保人的税收负担将大大减轻。受个税起征点提高以及子女教育、个人房贷等个税抵扣新政策影响,税延型养老险政策的红利有所下降。

    此外,在目前市场上的60多种税延型养老险产品中,固定收益率集中在2.5%-3.5%之间,这种收益率甚至低于银行的普通利率,竞争力并不明显。在纳税申报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个税延递政策的敏感度较低,对政策优惠的感知效果也相对不足,而且政策设计的税收优惠力度本不可能太大,这些都影响了税延型养老险业务的推广。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民众参与税延型养老险的意愿,关键在于体现政策的实惠性,有必要对税延养老保险进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收益、简化投保流程,在购买环节放宽税前抵扣标准,同时降低领取环节的征税税率。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税延型养老保险进行宣传,只有让民众更多了解这种保险给自己带来的真正实惠,才能提高民众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