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公布! 险企资产负债管理进入“硬约束”时代, 经营模式将生变
  • 公布! 险企资产负债管理进入“硬约束”时代, 经营模式将生变

    时间:2019-08-07 17:59:47  来源:  作者:

    为完善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硬约束,8月7日,银保监会制定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这意味着以往保险业资产驱动负债的激进模式难以为继,资产配置不能再“大手大脚”,保险投资将真正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

    图/视觉中国(000681)

    征求意见稿发布一年半后,银保监会在8月7日正式公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银保监会表示,此举是为完善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体系,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硬约束,推动行业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进入“硬约束”时代,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此次办法采取的监管措施更加灵活,同时更注重从组织体系方面来调控险企的资产负债匹配问题,注重差异化监管。

    差异化监管 倒逼保险投资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

    相比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暂行办法》由综合评级(ABCD四档)改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高和匹配状况好、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低和匹配状况较差、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低和匹配状况差三类。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高和匹配状况好的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监管将适当给予资金运用范围、模式、比例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经营审慎稳健的保险公司先行先试。

    而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低或匹配状况较差的保险公司,可采取一项或多项监管措施,分别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提示;监管谈话;下发监管函;监管通报;进行专项现场检查或现场调查;要求进行专项压力测试;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提交和实施预防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恶化或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计划。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低或匹配状况差保险公司,可依据法律法规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表示,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目前的办法更加灵活,可采取的监管措施不需要受到总得分所处的数值区间的限制,并且对某些单项得分严重低的公司也可以采取较严厉的监管措施。

    可以预见的是,差异化监管后,保险“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境遇将大不相同。“资产负债管理将真正从之前的软约束变成硬约束,以往资产驱动负债的激进模式难以为继,资产配置不能再‘大手大脚’。”某人身险公司负责人表示。

    华泰证券(601688)分析认为,复杂利率环境下,大型险企优势凸显。总的来说,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对于复杂的利率环境有较强的流动性储备与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负债匹配调节更加灵活。而相比之下,中小公司在内控流程、模型工具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实施监管规则后,以资金优势、提高投资风险容忍度获取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将大打折扣,从而迫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约束下提高自身投资能力。“保险投资将真正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英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刘开俊分析说,可以预见,只有在投研体系与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遵照市场规律投资决策,才能实现相对较好收益。

    设立内部专门执行委员会机构

    目前一些保险以负债为主导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在销售和投资在决策上各行其是,由此导致资产与负债间的矛盾,而在两部门之上设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及秘书处,或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据了解,此前一些大型险企已经开始实行该制度,而此次《暂行办法》已将其在行业内进行普及。

    根据《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负债管理组织体系,在董事会下设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或具有相应职能的委员会),在高级管理层下设立资产负债管理执行委员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在某些时候资产负债管理出现问题,则是与其具体的管理职责分散有关,例如有些部门偏重于资产,有些则偏重于负债,恰恰就缺少将两者连在一起协商调控的部门,而设立这种超越已有资产负债端之上的架构部门,将对对具体的资产负债匹配考虑得更宏观。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