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消费者保险素养亟待提升
  • 消费者保险素养亟待提升

    时间:2019-08-07 06:52:02  来源:  作者:

    王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变化为金融教育工作的统筹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提出要着重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改善消费者的金融行为;同时,积极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利用数字技术的优良特性,开发更多与数字时代和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的金融教育工具。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尽管消费者整体上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持续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消费者保险意识随之不断上升。但是,在我国保险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认知水平依然有限,成为阻碍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对消费者而言,保险涉及到对自身和家庭的保障,如何理解保险产品,成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应纳入终身学习清单。

    事实上,随着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地也在纷纷向消费者普及保险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的同时,创建相关平台用以提供保险销售人员资质及各公司在售保险产品信息的查询等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消费者普及保险知识。

    《报告》显示,多数消费者倾向把资产投入到可以尽快看到成果的产品中去,而对于保险这种只有在意外发生时才能显出其功能的金融产品认知较少。一方面,这与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即时消费倾向较高有关。我国消费者在应对意外开支、养老等未来生活保障方面普遍存在准备不足的问题。当询问消费者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是否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5.40%的消费者选择“完全可以”。而当问到消费者是否有商业养老保险保障自己在老年的开支时,只有28.72%的消费者选择“有这个计划”,其余消费者多数选择依靠退休金以及继续工作所得收入生活。近两年,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养老第二、三支柱发展,以备未来几代人可以享受更高质量的养老生活。尽管目前二、三支柱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从调查报告中也可以看到,第三支柱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深化。显然,保险作为应对意外、养老最好的保障产品还没有发挥其全部功效。

    另一方面,这与长久以来,我国消费者对保险业的印象较为负面有关。长期以来,保险业都存在从业人员进入门槛低、离职率高,员工管理以业绩为唯一指标,管理过于粗放等问题,导致市场上大量存在着销售误导的情况。尽管当前互联网保险发展快速,但寿险类型的复杂产品仍需要消费者与保险从业人员面对面沟通,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保险的认知仍来源于从业人员。因此,提高保险销售人员的整体质素实有必要。特别是当前,保险业的发展不再依靠跑马圈地式抢夺市场份额,而是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更加应该将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培养起来,从保险公司被动售出保险,变成消费者主动寻求保险保障。

    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受教育程度、收入、地域、年龄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消费者对保险有不同程度的认知。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在金融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的表现跟高学历高收入群体的差距很大,就业和非就业群体之间的金融素养也存在较大差异,年龄上存在驼峰效应,城镇和乡村的常住居民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总体来看,我国保险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储备尚不充分。尽管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但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认知远未达到天花板的高度,仍有巨大的潜在上升空间。

    开展消费者教育、提升金融素养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应考虑实施不同的保险素养培养计划。在当前车险业务发展滞缓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农险等普惠险种,一方面有利于保险深入基层,进一步提高保险密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险业树立普惠于民、惠及民生的积极形象,为今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优势对消费者进行保险知识培训,提高消费者素养将成为可能并更为便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