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拥抱大资管 着眼国际化 提高适配性
  • 拥抱大资管 着眼国际化 提高适配性

    时间:2019-07-31 04:47:40  来源:  作者:

    证券时报记者刘敬元

    在7月12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2019(第四届)中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年会”上,中再资产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春玲作了题为《着眼大格局,寻找新机遇――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与市场化转型的思考》的演讲。

    她表示,保险资管起步于保险集团内部、行业内部,随着保险的发展而发展,十几年来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作为保险行业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保险资管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和需求更为熟悉,有先天的“买方”基因,在投资运作方面要求更高。而在当前金融业加速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保险资管面临着外部专业化的新阶段,需要“巩固优势”和“开拓蓝海”。

    于春玲提出,保险资管的转型发展可以在“拥抱大资管”、“着眼国际化”、“提高适配性”三个方面发力,即在资管共融格局中寻求自我突破,在金融开放格局中做大做强,在经济转型格局中创新发展。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专业化与市场化的精进修炼,在大格局中寻找新机会。

    其中,提高适配性的“适配”一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6月13日在陆家嘴(600663)论坛上曾经提及,这与对金融服务经济转型的要求有关。他明确指出,供给、需求和金融是三角框架,相互支撑,金融要回归本源,坚定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金融供给的适应性,金融结构要与金融能力相适应。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刺激周期的“快变量”在变“慢”,衰退递减;结构性制约的“慢变量”在变“快”,形成阻滞。在经济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粗放式高增长阶段已成过去,赚机会钱、赚快钱、赚简单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保险资管机构不能继续以过去惯性思维去做业务,而应该积极参与到经济调整转型大潮中“淘金”。

    于春玲认为,资管行业“提高适配性”的“适”,在于适应大环境,具体在于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推动业务创新;“配”在于主动作为,通过金融、资管的服务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为“加减乘除”。“加”是加领域,提升对实体经济、新兴产业支持的力度和深度;“减”是减过剩,降低对过剩产能行业的投资集中度;“乘”是乘权益,利用权益乘数加大对于国家重点支持和保险生态相关产业的股权投资比例;“除”是除嵌套,减少资金的层层加码,真正实现有效供给。

    她表示,保险资管要在转型当中创新发展,从规模到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保险资管公司要对标大市场,对标国内外更多的资管机构,扬长避短,在竞争中打造好资管,做好“资管+投行”、“保险+产业”,赚与产业、企业共成长的钱,赚服务定位“量体裁衣”的钱。

    当然,创新、转型、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挑战,甚至还可能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年会当天正值“入伏”第一天,她也借陆游的诗句表达了信心――“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