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养老保险投资策略:提高信用风险额度和放宽投资范围
  • 养老保险投资策略:提高信用风险额度和放宽投资范围

    时间:2016-08-31 06:03:48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在具体投资类别上,养老保险公司呈现“积极而又谨慎”的投资风格,坦言信用风险是当前面对的主要投资风险之一,但更多的会局限在特定行业和企业,主张提高信用风险额度和放宽投资范围。

    资本市场眼花缭乱,作为年金管理人之一的养老保险公司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多家养老保险机构,与多位资管大咖探讨养老保险公司在年金上的投资特点和策略,以及对近期热点中的信用风险、举牌上市公司、海外投资和另类投资等问题的看法。

    年金业务是养老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养老保险公司在年金管理上注重绝对收益和资产均衡配置,这也使得其整体的投资策略更加注重稳健和风控。

    在具体投资类别上,养老保险公司呈现“积极而又谨慎”的投资风格,坦言信用风险是当前面对的主要投资风险之一,但更多的会局限在特定行业和企业,主张提高信用风险额度和放宽投资范围;赞成符合规则、良性互动并兼顾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行为,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对海外投资和另类投资持积极态度。

    虚拟圆桌嘉宾:

    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 段国圣

    国寿养老副总裁 张林广

    平安养老投资总监 王承炜

    太平养老拟任助理总经理、投资总监 黄明

    绝对收益和风险管控

    《21世纪》: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养老保险公司年金上的竞争力是什么?

    段国圣:第一,保险资金与企业年金在投资目标上类似,均为追求资金的绝对收益。保险资金本质是负债经营,资金都有预定利率,而投资端收益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偿付能力、股东决策以及战略发展等,一旦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将面临生存问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去考虑相对收益,在较好的年份,必须尽量为客户争取更好的投资收益,从而在长期为客户创造有竞争力的投资业绩。

    第二,母公司一般拥有庞大销售网络,可以在企业年金业务的获取上与管理人形成合力,这是单纯的资产管理公司远不能及的。

    第三,在资产配置上具有明显优势。保险资金运作的核心能力是资产配置,养老保险公司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了能够抓住不同大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变化,来进行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能力,并且在不同的大类资产投资领域内都建立了领先的投资能力。

    张林广:相对于一些优秀的基金公司、券商而言,养老保险公司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其投资风格比较稳健,与年金的资金属性一致。在投资理念上,基于年金厌恶风险的资金属性,坚持安全、增长、稳定、持续的投资理念,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协调统一的要求,在资金安全性第一的前提下,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在业绩目标上,以绝对收益为主,兼顾相对收益。

    《21世纪》:整体而言,养老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策略是什么?

    王承炜:注重风险品类,尽量均衡、分散风险,不在某一类资产中集中或过多持有风险。以往的资产配置,要么是拍脑袋,要么是传统的均值方差模型,即在控制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实现收益最大化,或者达到预定收益目标的情况下风险最小化。这种资产配置方式虽有效果,但对整个组合的波动较大,严重依赖对收益预期的判断。与其如此,不如从风险的角度考虑资产配置,采取风险平配的策略,因为风险通常是稳定的,但收益预期却无法准确预估。

    黄明:坚持“获取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确定性收益”。所谓风险可控,是指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首先要考虑风险预算,根据类别资产的历史波动率测算出客户可以承受的最大风险,在这一前提下去做资产配置。所谓确定性收益,即只赚大概率能赚到的钱,不苛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否则会引导投资经理过度冒险,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积极与谨慎并行不悖

    《21世纪》:信用风险层出不穷,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段国圣:信用债风险不容忽视,保险公司是债券配置大户,难免踩雷。保险公司追求回报,但企业信用风险上升,解决这一矛盾,要么提高信用风险额度,要么放宽投资范围。

    王承炜:目前,信用风险是市场上主要的风险之一。信用风险有些是系统性的,有些是行业性的,还有些是个别的。以行业风险为例,目前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领域。

    黄明: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时有发生,控制信用风险是投资首要考虑因素,但不能因噎废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信用风险还不具备转化为系统性风险的条件。尤其在宽松货币环境下,大部分债券发行人仍作为地方重要利税、就业来源,在不爆发区域性风险的维稳政策底线支撑下,政府作为最后的市场协调人,有望将信用风险爆发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未来违约事件或将陆续发生,但应该会局限于某些行业的特定企业,从对投资的影响看,避险情绪提升带来的估值压力,可能要大于违约发生带来的实际损失。

    《21世纪》:对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持什么态度?

    段国圣:整体而言,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

    具体来看,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首先看产业,产业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其次看管理团队,团队必须能够创造价值。不过,看清这两点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投研团队。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与上市公司管理团队进行友好沟通,而后举牌实现持股超过5%,获取董事会席位,这样将采用权益法入账,既不受短期股价波动影响,又能享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可以把它当作一只5-10年期债券持有。

    王承炜:从法理上讲,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完全符合规则,赞成良性的互动,并兼顾中小股东利益。目前,绝大部分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都是财务投资。

    《21世纪》:如何看待保险资金海外投资?

    王承炜:从国外养老金运作的经验来看,或多或少都有海外市场。有些小的经济体,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必须投资海外。大的经济体如中国,应该允许投资一定额度,比例不一定很高,但一定要有。

    张林广:境外投资已经成为了国内金融、保险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已将境外投资纳入资产配置体系。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国内的体量相对较小,应该利用境外资源平衡全球资产配置,抵冲风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