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点评:变局拉开帷幕,试看谁是风云儿
  • 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点评:变局拉开帷幕,试看谁是风云儿

    时间:2016-10-13 12:03:00  来源:  作者:
    3.3两个加分项:临床价值、针对重大疾病或是特殊用途3.3两个加分项:临床价值、针对重大疾病或是特殊用途

    我们认为,无论对以上哪一类型的品种,有两个加分项都适用:1)临床价值得到较广泛认可、2)针对重大疾病或是特殊用途(儿童用药、急抢救用药、职业病特殊用药)。备选品种如果满足以上两个加分条件,调入的可能性提升。

    对于第一个加分项,由于此次调整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所以临床专家的意见非常重要,使用比较广泛,或是临床有比较广泛共识的品种,调入可能性较大。因此,如果某个品种在具体科室的使用频率很高(销量数据可作为参考),或者,如果某些药品获得领域内专家的普遍认可,纳入到治疗指南、专家共识等,被调入目录的可能性高。

    对于第二个加分项,也体现了对临床需求的重视,尤其是“补齐保障短板”。比如我国儿童用药一直比较薄弱,有必要通过医保加以支持。

    四、易被忽略的长远影响:提示未来

    政策走向

    该方案提出,按照“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完成对目录的调整。这意味着:

    1)此次调整可能是未来政策变化的风向标;

    2)调整要放在医改全局中来研究。该文件实际上揭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走向,目前产业和资本市场可能还未充分注意到。

    未来的医保目录调整方式:动态化、即时化 。

    首先是,医保目录品种调整方式的变化,未来更可能是即时、动态的调整。文件提到“2017年修改完善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规范的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意味着目前几年一调的方式(由2000年公布的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办法所确定)可能终结,2016版医保目录可能是目前调整方式所产生的最后一版目录。主管部门未来可能建立对医保目录即时、动态的调整机制,品种可能随时调入或调出。

    这意味着什么?

    对患者和医生而言,当然意味着更好的用药可及性;

    对药企而言,则意味着产品销售成败的偶然性因素降低:只要开发出好品种,不必再担心是否赶得上医保调整周期;而效果不彰、临床价值不高的品种,即使蒙混过关调入目录,也面临随时调出的风险。

    五、市场关心的其他问题“已进入超过10个或15个省份地方乙类医保目录,则自动调入目录/自动进入遴选目录”,是否如此?

    我们认为:

    无论已经进入多少个省份增补目录,都只能说是“可能调入”国家医保,如果已经进入多省增补,此次调入可能性很大,但是也还是和其他品种一样,需要走评审流程,不存在“自动调入”的规定。

    同样,没有进入地方增补,不意味着不能调入。2009版目录就调入不少这类品种。这也很容易理解。比如,2004年版国家目录发布后,各省分别进行地方调整(大概需要3个月到1年不等),某药品可能在省级调整后才上市,那么它显然不可能存在于任何省级增补目录中。但2009年国家目录调整时,遵循正常的评审流程,如果它从价格、疗效、安全性各方面都符合条件,自然能够调入国家目录。

    OTC进入本次全国医保药品目录是否会有额外的难度?

    我们认为:

    首先,并没有迹象表明OTC药品不能进入医保目录。

    其次,现实中,由于部分OTC偏保健功效,且使用者即使自付,个人经济压力也不大。但是,站在医保基金的角度来看,这部分支出是否应该由医保负担,有可商榷之处;虽然目前药店医保刷卡使用的是个人账户,从管理的动力和难度上来讲,各地人社局都不会将此作为重点管理对象。从长远来看,存在个人账户取消,全部纳入统筹账户的可能性,如此则保健类OTC会成为医保基金的负担。我们认为对偏保健功效的OTC,此次调入的可能性比较低。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OTC药品即使进入全国医保药品目录,其销售的增量可能也不会比处方药明显,这是由于:OTC药品的消费金额较低,用药急迫性较高,医保因素对患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小。

    如何看待独家/类独家品种?

    正如前文讨论过的,我们认为:在临床价值基本相当的前提下,从调入可能性来说,独家品种低于多厂商品种。在成功调入的前提下,要看投资机会。如果独家/类独家品种成功调入,其带来的增量,厂商可能更受益,但只是可能。所以这是公司受益程度的问题。举个例子:假设A品种是理论市场规模只有1亿元的独家品种,B品种理论市场规模有20亿元,但有5个厂商,二者相较,无疑还是B品种更值得关注。

    在选择调入品种时,会有其他隐性的偏好吗?

    我们认为,除了前面讨论的标准,隐性的偏好不会太明显。

    例如,中药和化药之间的偏好。方案已经明确提到“根据各自的基本理论,建立完善有针对性的评价办法,西药和中成药(含民族药)数量增幅基本平衡”。

    再如,不同科室用药之间的偏好。对不同科室的用药,由专家库中来自相应科室的临床专家为主,形成遴选专家组,这意味着各临床科室在药品调整方面几乎不会互相干扰,而是各选各的,基本不会出现某些科室(包括部分辅助性药物占比较大的科室,例如神经内科)的品种调入特别少的问题。

    如何看待医保目录品种由乙类转为甲类的机会?

    我们认为:

    首先,医保乙类品种,如果安全性、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核实,在临床的地位有所提升,或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且价格低廉,有可能从乙类变为甲类,但这种情况不会特别多。

    其次,对这类品种,医保资质由乙类转为甲类,实际的销售弹性可能不会太大:

    一是,医保资质从乙类转为甲类,报销比例一般是从70-80%提升为100%,这种比例的提升无论对于医生处方还是患者而言影响都比较小,尤其考虑到纳入甲类的标准就包含药物本身的经济性因素,其报销可以节约的花费金额会比较小。

    二是,医保资质从乙类转为甲类,因为甲类品种,地方不得调出,因此可以保证进入全国所有省份医保。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乙类品种也很少会被调出,所以影响不大。

    最后,从“乙类转为甲类”这个角度来选择品种,一个思路是:2012年版基药目录新增品种。原则上,基药品种都应该是医保甲类。2009版基药目录品种就全部纳入2009版医保甲类目录。但2012年,基药目录新增品种,此前尚未纳入医保甲类目录,这次应该是调整的时机。其中,慢病用药品种相对来说更值得关注,因为需长期服用,患者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转为医保甲类之后,能带来更大的销售弹性。

    企业运作的难度有多大?

    文件提到“坚持专家评审机制”、“行政部门不干涉专家评审”,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通过行政手段影响结果的难度确实比以往都更大。关键还在于如何获得专家认可。而专家,尤其是遴选专家的专家库约

    20000人,从研究方向、地域、医院等级等因素来看,分布相当广,若非产品本身足够过硬,企业突击公关很难有非常好的效果。

    原医保品种调出目录的可能性多大?

    本次方案有规定“目录内原有的药品,如已被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应予调出目录”,还有“存在其他不符合医疗保险用药要求和条件的”,也可能被调出。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中对调出有相关规定。但从以往的经验看,可能有部分药品从医保目录调出,但比例很低。从2009年调出的比例看,西药仅调出96种,中药仅调出59种。我们也注意到此次方案提到“保持参保人用药连续和稳定”,这也说明:对原医保品种的调出会非常慎重。

    六、对调整方案的评价

    我们认为,此次调整方案体现了主管部门希望医保回归其本质的努力。医保不应仅仅是为药企带来更高的收入(虽然客观上起到这样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让民众在临床合理的医疗需求,得到经济支持,提高民众在医疗方面的福祉,客观上,也起到引导临床用药(及其他医疗服务)趋于合理化的效果。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此次调整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更多地考虑了与其他政策的联动。目前处在行业政策剧烈变化的时期,不仅如此,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的政策方向逐渐明晰。因此,本次目录调整,需要考虑更多与其他政策的联动,如“三保合一”、“医保支付标准”等。

    其次,药物经济学的观念可能更加得到重视。体现在对疗效确切、临床有需要,但价格较高的品种。此次调整,不是机械地看单价,而是看临床价值、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评估性价比。

    七、目录调整影响回顾:2009版医保目录调整

    我们选择了几个代表性品种,研究其在2009年新增进医保目录后的销售表现(以样本医院销售金额为准)。

    在化药中,恒瑞医药(600276,股吧)的碘佛醇、阿曲库铵均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纳入医保后,二者的销售额明显提高。

    2010年,恒瑞医药碘佛醇样本医院销售额约为5270万元,同比增加74%;2011年销售额约7743万元,同比增加47%。

    下转《证券导报》P06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