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保险挂钩期货“兜底”农业风险 为何农民不买账
  • 保险挂钩期货“兜底”农业风险 为何农民不买账

    时间:2016-11-10 09:29:13  来源:  作者:

    全球气候形势恶化,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的风险呈扩大趋势,如何借鉴海外成功模式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变得很迫切。近期,有保险业人士对记者透露,“保险+期货”试点范围正在扩大,这可能是未来帮扶农业的模式之一。

    今年以来,农业部、保监会指导期货交易所、保险机构、期货机构以及涉农企业,都在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截至上半年,大商所今年已经审批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保险挂钩期货为农业风险兜底的创新模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以11月份开始收获的糖料蔗为例,记者参阅资料发现,广西是全国最大的产糖区,糖料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均占全国60%以上,在保证国家食糖安全有效供给和维护国家食糖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近年来,受生产成本上升和国外低价糖冲击双重影响,制糖企业效益迅速下滑,甚至全面亏损,原料蔗收购价格不断下降,农民种蔗积极性下降,影响到国家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今年1月份,广西已经开展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保险+期货”试点模式具体如何操作?

    根据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依据大商所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农户、合作社及涉农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险确保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大连期货市场进行复制期权风险对冲操作,进一步将风险转移和分散。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也表示,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下一步,保险业将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保险业功能作用,为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这看似是个对农户非常有利的帮扶模式,但具体运行起来顺利吗?

    华鑫期货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刘新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期货”这种模式是新业务,但并不是国内独创的,国外也存在这种模式,只是并未被普及。目前这种业务模式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搞清楚,难度较大,具体如何操作取决于双方合同约定。”

    也有采访者直言,“目前来看,‘保险+期货’还是一种噱头,农户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农产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财政补贴”,即严格控制进口,加大补贴国内,而保险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考验保险公司赔付能力

    如果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户们能从保险公司得到多少赔偿?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集团方面了解到,该公司旗下子公司太平洋产险就参与了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据悉,太平洋产险与安信农保共同创新推出的2015-2016榨季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项目于日前顺利结束,保险公司将于11月11日前向参加保险试点的蔗农赔付每吨糖料蔗6元,累计赔付逾1200万元。

    不过,虽然“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在逐步扩大,但真正推广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对农户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之苦单凭保险公司提供的这部分补偿依然是杯水车薪,大家最终抱着“有比没有好”的态度在接受保险挂钩期货为农业风险兜底的创新模式。

    对保险公司而言,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尴尬和难题。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极易造成巨灾风险,再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热情与动力严重不足,这极度考验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期货公司目前最为推广“保险+期货”这一模式,但这种跨界合作因受制于政策扶持力度有限、规则尚未统一、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稀少等因素影响,目前处于一种期货公司“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

    刘新涛认为,要想让“保险+期货”模式发展下去,至少需要从两方面下手:其一,加大对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其二,豁免承接相关业务的保险公司的部分税收,提高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其三,尽快出台这一创新模式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来统筹引导与农业相关的保险和期货品种的开发设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