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险企上半年保费增逾37% 华夏生命前海负增长
  • 险企上半年保费增逾37% 华夏生命前海负增长

    时间:2016-07-26 05:50:34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后发现,纵观今年前6个月数据,人身险业态发展迅猛,诸侯纷争渐起,安邦集团子公司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异军突起;但亦有部分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在中短期存续期产品新政后,规模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

    伴随着保险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及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保险机构已经成为镁光灯下的“新宠”。

    日前,保监会发布数据公告,揭开保险业最新的发展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8812.82亿元,同比增长37.29%。其中,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180.74亿元,同比增长50.32%;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632.01亿元,同比增长8.51%。

    21世纪经济报道最保险记者对比后发现,人身险方面,新华人寿增速放缓,安邦集团子公司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势头迅猛,部分中小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

    财产险席位排名趋稳,“前六把交椅”并未易主,太平、天安分别上升一位。时值商业车险改革一周年,业内主张辩证看待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将赔付端降下来的费用转移到费用端的情况。

    同期,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125629.30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其中,银行存款23605.23亿元,占比18.79%;债券42078.44亿元,占比33.4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959.45亿元,占比13.50%;其他投资42986.18亿元,占比34.22%。

    不难发现,“其他投资”项已跃居榜首,一定程度上反映保险资金配置另类投资“趋热”的现状。“减存款,增投资;减债券,增债权;增股票、增股权;抓境内,兼顾境外”或将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大趋势。

      中小寿险公司规模负增长

    近年来,人身险业发展态势迅猛,一些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异军突起,诸侯纷争渐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最保险记者梳理,2016年1―6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名的公司依次为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新华人寿、和谐健康、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和安邦人寿。

    这一座次与上年末相比,国寿股份、平安人寿保持平稳,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均上升一位,富德生命人寿、和谐健康分别跃升两位和四位;而泰康人寿、安邦人寿则双双下降一位,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分别下滑二位和三位。

    规模保费方面,收入前十名的人身险公司依次为国寿股份、安邦人寿、平安人寿、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和谐健康、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

    值得注意的是,安邦人寿、和谐健康较去年末上升七位,国寿股份、华夏人寿维持平稳,平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均出现1-2位的微降,新华人寿下降四位。

    至此,安邦人寿规模保费收入的名次连续三个月位居人身险公司第二位,将“老七家”甩在身后。同期,安邦保险子公司――和谐健康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和规模保费分别上升四位和七位。 “具体来看,安邦人寿保费飙升主要得益于通过银保渠道销售高收益的人身险产品,如安邦长寿稳赢保险计划等系列产品。”一位人身险公司人士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短存续期产品新政后,一些曾狂飙突进的中小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出现了负增长。

    例如,6月,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规模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21%、-40%、-42%。

    对此,前述人身险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偿二代和中短存续期产品新规下,中小人身险公司开始逐步调整业务结构,未来发展个人代理人渠道和期交业务将成为人身险业的主基调。”

    基于上述情况,在一位保险公司高层人士看来,“未来,评判人身险公司的优劣标准,应该逐渐从重视保费收入向重视产品和服务转变。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养老、医疗、健康、寿险和意外险等保障型产品。”

      财险“暗潮涌动”

    与人身险的一派繁荣相比,财产险公司的江湖中,则暗潮涌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6年1―6月,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名的公司依次为: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产、中华联合、大地财产、阳光财产、太平保险、天安保险、英大财产等。

    与去年末相比,前六名表现平稳,太平、天安分别上升一席,英大财产上升三席。

    “财产险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不激烈。”一位财产险公司人士如是称,“如车险费改后,车险经营效益得以明显改善,综合赔付率下降,风险管控能力上升。但亦有部分财险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而提高手续费,导致竞争加剧。”

    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近日表示,NCD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释放的红利和车型定价的推出,使综合赔付率出现比较大幅度下降,但一些财产险公司将赔付端降下来的费用转移到了费用端。由于当前财产险业资本极度充裕,在经济规律作用下,相应公司承保效益必然处于紧平衡状态。换句话说,在多数财产险公司选择微利的前提下,将赔付率下降的红利作为费用资源投放进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公司个体角度来看,为了在市场中取得更好发展,这种选择是理性的。但个体公司的“理性”会导致财产险行业整体的“不理性”,短期内表现为手续费和综合费用率的大幅上升,如果这一状况长期持续,财产险业的价值会受到质疑。

    “现阶段将赔付率下降所产生的红利作为资源费用投放进市场是可以理解的,待监管扩大费率浮动空间,赋予财产险公司更大的条款开发权和定价自主权,相关主体适应低赔付率的市场环境后,这种情况将逐步得以改善。”一位财产险公司高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最保险记者直言。

    此外,多位受访的财产险人士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放缓影响,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如保证保险、企财险、工程险、船舶险、货运险等表现乏力,非车险业务发展的突破点落在“责任险”和“农险”。

    在一位受访人士看来,“随着‘新国十条’发布,政策环境优化,保险公司开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责任险业务动力增强,希望国家出台更多关于强制进行责任险的法律法规。”

    对于财产险市场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前述财产险公司高层人士认为,“现阶段,财产险公司无论选择哪些业务作为切入口,都需要靠车险上规模,打入全国市场。监管应该鼓励、帮扶一些中小财产险公司立足专业领域、尝试‘小而美’的业务,建立信息和服务共享平台。”

      险资“一减三增”

    资产荒大背景下,资产负债的匹配成为横亘在保险公司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1-6月,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比18.79%,债券占比33.4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3.50%,其他投资占比34.22%。这与今年初的数据相比,前三者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其他投资所占比例则跃升至榜首。

    其他投资,主要指另类资产,包括公开市场外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地产、矿产、杠杆并购、基金中的基金、大宗商品等。虽然上述数据受股市、汇市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相对性,但另类投资走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对此,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最保险记者表示,“近几年,保险资产配置中另类资产占比持续上升,股权、不动产和基础设施三项另类资产合计占比逐渐提高,相对应的是存款、债券、基金、股票四项传统资产合计占比则逐渐下降。”

    “从近几年情况看,另类投资的收益贡献度远高于其在资产中的占比,投资收益率亦高于总体平均投资收益率。在此情况下另类投资的稳步增长是不二选择。”曹德云如是认为。

    不过,一位保险资管人士亦表示其隐忧:“现阶段保险公司在另类投资的选择上亦面临一定压力。如信用风险上升,特别是部分地方基建以及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项目的信用风险大幅上升,对险企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优质项目资源稀缺,收益率较过去大幅下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