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史带财险规模收缩转型路:退出车险 裁员九成
  • 史带财险规模收缩转型路:退出车险 裁员九成

    时间:2016-08-01 14:28:52  来源:  作者:
    ――专访史带财险董事长张兴

    退出车险后史带财险经历过什么?

    记者 赵辉“企业需要转型,领导者更需要转型”,坐在我面前的史带财险董事长张兴说。这位生长于南方的汉子却像个标准的北方人,浓眉大眼,常被朋友们笑称为兼具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豪爽。

    这位来自监管部门的董事长,到了公司后,连续经历了公司股权重大变化、退出车险市场、裁撤分支机构和人员等公司重大战略调整,并发挥了引领作用。转型中张兴一度也感到压力重重,“公司由国有控股转制为外资控股的保险公司后,根据控股股东的要求,公司放弃了车险,专注于非车险业务。无论是多年建立起来的直销队伍,还是原先的管理团队都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当一些老员工、老部下,尤其是一些自己亲自招进公司的同事来道别时,心里真不是滋味。”虽然他感到很无奈,但企业领导者的使命、职业经理人的责任,让他都不能放弃。虽然公司股权转让和转型调整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多方沟通协调,他因长期的监管工作生涯而具备的全局意识、统筹协调能力,帮助他度过了这场严峻考验。他告诉我们,在公司转型过程中,保监会和有关保监局的领导都予以大力的支持,公司股东也鼎力相助。在张兴和公司经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史带财险退出了自己不擅长的车险市场,努力成为小而精的非车险公司。从2013年的巨亏到2014开始重大转型,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实现承保盈利,史带财险战略转型初战告捷。在张兴看来,更重要的是史带财险从此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他也特别提到,“在规模优势至上的车险市场,面对改革,中小产险公司如果能正确定位、锁定目标客户,不去追求规模和小而全,也可以有所作为。”

    机遇与挑战

    《中国保险报》:今天,保险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险资被定位到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这些对于史带财险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张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保险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史带财险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公司不再经营车险,专注于非车险业务,保费规模大幅下降,公司目前的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固定收益类投资,不可能大规模参与中长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资。但作为一家美资控股的保险公司,可以发挥股东优势和调动集团资源,支持和参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公司可以借助史带集团在工程险、水险、责任险、意健险等非车险业务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和十三五规划,走差异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保险报》:目前,在保险市场,大公司规模优势显著,作为中小公司,史带财险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

    张兴:大公司的确有品牌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规模优势等等。但是中小公司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关键是不要以己之短攻人所长。例如,2014年公司转制后,根据公司控股股东史带集团的要求,史带财险基本上退出了车险市场,但上海分公司继续保留了车险业务。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当时上海保险市场只有三家产险分公司盈利,史带财险上海分公司是其中一家,主要原因是上海分公司采取了差异化发展。这充分说明,即使在上海这样高度市场化的市场,中小产险公司如果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也能够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2015年底虽然上海分公司车险继续盈利,但为了集中资源专注于发展非车险,最终也停止了车险业务)。虽然,公司转型后保费规模明显下降,但是公司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史带集团的工程险、意外健康险和责任险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这就是史带财险的竞争优势,也将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公司转型当年(2014年)年底已实现承保盈利,2015年底继续保持了承保盈利。

    转型之路

    《中国保险报》:史带财险自2014年以来暂停车险业务,进行大规模的转型,专注于非车险业务,成为“小而精”的机构,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张兴:这要从2011年史带集团入股公司,负责公司经营说起。作为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2011年公司引入史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并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由史带集团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当时,外资股份为20%,公司仍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中资保险公司,公司仍以车险为主营业务。由于史带集团在国际上没有从事车险经营的经历,外资入股公司并负责经营后,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由于公司车险经营管理失误,2013年车险承保发生重大亏损,引发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股权治理机制进行深刻反思。经过中外大股东之间的协商,作为公司国有控股股东的上海市政府,着眼于继续深化上海金融国资改革,着眼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决定国退外进。其他一些中小股东也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审慎思考。最终,史带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累计持有公司股份90%以上,并决定暂时放弃车险业务,毅然退出了车险市场。

    《中国保险报》:这种战略的转型背后是哪些组织与流程上的变革?

    张兴:退出车险市场意味着公司经营模式的重大改变。根据外资经营非车险的模式,以后主要加强与经代等中介渠道的合作,而不是坚持原先的直销模式。原先以直销为主建立的三、四级机构已不适应公司转型发展的需要,90%多的分支机构、直销人员要被裁撤,仅保留省市分公司。这是脱胎换骨、壮士断腕的大手术。转型前,公司有各类员工2500人,转型后,总公司及10多个分公司合计员工不到200人。

    《中国保险报》:史带财险的业务转型伴随着大规模的组织转型、调整,甚至裁员,如何在转型中,保持组织的相对稳定,保证原有客户的利益,维护史带的声誉?

    张兴:公司转型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公司股权转制后的直接结果。转型过程中,如何让离开的员工得到合理的补偿,让原有客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妥善保护,让留下的员工把心留住,减少组织震荡,维护住公司的声誉?这既是我和经营班子高度重视、认真思考的问题,也得到了史带集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

    我们深知,要改革,首先要取得政府、监管部门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公司主要领导向保监会和相关保监局领导,相关地方政府和金融办领导提前汇报、说明公司经营策略重大调整的初衷和相关善后安排,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在客户服务方面,为了落实、完善后续服务,维护未到期保单客户的合法权益,作为史带集团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全面合作协议的一部分,由太平财险的下属机构对应承接未到期保单的后续服务。

    第三,在员工安置方面,我们同外资股东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尽可能给予员工相对较好的补偿。同时,充分发挥公司党委和工会的作用,层层配合,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协调,取得员工的理解,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同时,我们向太平财险相关分公司积极推荐,帮助我们安排、接收了一些销售人员和管理员工。

    差异化战略

    《中国保险报》:在你看来,史带集团的全球优势能为史带财险带来什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史带财险如何利用这种优势?

    张兴:在财产险、责任险和意健险、能源险等方面,史带集团拥有全球的技术和网点优势,以及良好的市场信誉。史带财险借助于史带集团的信用级别,2014年获得国际知名评级机构贝氏(A.M.Best)评定财务实力A-(优秀)和发行人信用评级a-,成为中国保险业少数获得国际信用评级的保险公司,对公司开展国际保险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史带财险独立申请信用评级,获得了A.M.Best的A-和a-信用评级。

    上周,我们已获得A.M.Best的书面确认,鉴于史带财险转型后,公司经营情况明显改善,公司业务结构与集团业务结构高度匹配,计划提升史带财险2016年的信用级别,给予A的信用评级。这将是对史带财险成功转型发展的巨大肯定和鼓励,必将有力促进和支持史带财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由于史带集团承保能力和承保技术的大力支持,使史带财险承保高技术含量险种或创新保险产品时,更容易赢得国际经纪人和投保人的认可,也有利于加强与国内外同业的业务合作、取长补短。借助这种优势,我们也努力将自己从销售驱动型公司,变成技术驱动型公司。我们不仅得到了史带集团各条线技术专家的支持,担任我们的承保顾问,而且也聘请、培养更多承保、核赔等方面的专家,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保险报》:借助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史带财险在利用海外股东优势,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服务方面,有哪想法和举措?

    张兴: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我们借助史带集团在全球的网络布局,和史带财险的分支机构,积极开拓、共同承保中国海外基础设施项目。迄今为止,史带财险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在保险服务方面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产品,涉及东道国风险和保险咨询,人员差旅保障,工程保险产品,货运保险产品和责任保险产品等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同时,依托史带集团全球服务网络和国际合作平台,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上保驾护航。我们参与的项目已经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领导者自我变革

    《中国保险报》:你之前在保监会工作,2012年成为大众保险董事长,公司更名后成为史带财险董事长,引领史带财险变革,从官员到保险家这样的转型中,你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有什么样的体会?

    张兴:从监管者到企业高管,这是一个很大的角色变化。我的感受就是身处改革时代,每个人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顺应角色转变,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我长期从事监管工作,彼时,更多考虑宏观监管、行业发展、消费者利益保护等等。作为公司的领导,更多考虑市场发展的趋势,如何适应市场的发展,取得发展先机。要考虑经营主体的效益,要平衡公司股东、员工、客户等多方面的利益等等。在商言商,必须要改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以我们公司为例,我加入时还是外资经营的国有控股的中资保险公司,有其特殊的经营管理模式。随后,公司转制为外资控股的保险公司。尽管是同一家公司,由于公司股权的变化,公司的经营策略、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等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个人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也必须无条件地适应、接受这种变化!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无论是作为监管者,还是行业高管,都要勇于面对市场,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作为一家成长过程中的外资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我必须积极顺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积极引领公司的转型发展,这是领导者的责任。

    Tips

    从大众保险到史带财险

    2011年,作为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大众保险引入史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史带集团入股占20%,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2013年,因公司车险承保发生重大亏损,引发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股权治理机制进行深刻反思。作为公司国有控股股东的上海市政府,着眼于继续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着眼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决定国退外进。

    2014年2月,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史带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持有公司股份60%。同年7月,公司经批准更名为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随后,部分中小股东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决定进行股份转让。最终,史带集团累计持有公司股份92.42%。同时,根据史带集团的要求,史带财险决定暂时放弃车险业务,毅然退出了车险市场。

    2014年底,公司转型发展后当年实现承保盈利,2015年公司继续保持承保盈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