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马明哲详解平安“四大生态圈”
  • 马明哲详解平安“四大生态圈”

    时间:2016-08-19 05:28:00  来源:  作者:

    总资产5.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76亿元,同比增长17.7%;个人客户总量1.2亿,互联网用户总量近3亿。这是中国平安(601318,股吧)(6013980.SH/2318.HK)交出的2016年上半年成绩单。

    8月18日,平安集团发布会如期在港、沪两地同步举行。会上管理层表示,平安证券分拆赴港上市正在推进中,陆金所下半年启动上市的计划亦暂无改变。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表示,平安证券分拆上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证监会加强了对证券行业的资本监管,机构业务发展需补充更多资本;二是集团对资本运作持开放态度,通过旗下子公司股权的多元化、分拆上市,更有利于提升集团的整体估值。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任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曾于2016年元旦致辞中即言及:2015年快速扩张收购后,平安将从过去的1.0(自营模式)、2.0(开放市场)后,进入全新的3.0时代,不再局限于平安内部的综合金融,而是着眼于培育向全行业开放的平台。

    “过去传统做金融是"产品先行",但现阶段打造互联网业务的生态圈,则有两大特点:一是"先服务后产品",二是围绕行业生态打造开放平台。这会是未来10-20年金融业全新的发展模式。”马明哲在会上公开称。

    目前平安集团正着力打造金融服务、房产金融、医疗健康、汽车服务四大领域的生态圈。

    海外投资占比逾4%

    作为投资资产高达1.83万亿元的保险集团,中国平安的资金运用策略备受市场关注。

    2016年上半年,平安集团的净投资收益率为5.7%,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4.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总投资收益分别为597.5亿元和380.3亿元。

    对此,半年报中解释指:净投资收益率上升,是由于公司动态配置权益资产,且权益投资分红收益率同比上升;而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滑逾3个百分点,则是因为受国内资本市场低迷影响,股票基金买卖差价等已实现收益大幅减少,总投资收益同比下滑幅度逾50%。

    “有别于基金,险资投资应从时间轴、回报率、安全性、分散度四个原则综合考虑。”马明哲在发布会上直言,“实际上,为应对利率下行的情况,平安集团早于2014年起、时临利率拐点即提前布局,把资产久期拉长至7-10年,将平均预期收益率锁定在6.3%的水平。”

    具体来看,平安集团投资组合的配置较2015年末的变动并不大。对此,陈德贤称系“在风险可控、保证稳定收益的前提下,力争不错失权益类投资的机会”。

    其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从2015年末的77.7%下降1.2个百分点至76.5%,定期存款、债券投资、债权计划、理财产品投资的占比均较去年末有0.2-0.7个百分点不等的下滑。

    权益类投资方面,则从2015年末的16.2%微升至16.6%,主要体现在优先股的配置从437亿提升至644亿元;股权类基建投资和非上市股权投资亦呈小幅上升,而股票、权益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投资占比均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近18个月内平安集团一直在加大对优先股的投资力度:2015年末其首度公布持仓优先股额度达433亿元,在投资资产中占比从2014年末的0.8%提升至2.5%;截至2016年6月末,其占比更进一步提升1个百分点至3.5%。

    “优先股对我们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投资品种,其收益具有免税功能。2015年优先股投资分红收益率达5.3%,若将25%的免税因素计算进去,相当于实现逾6.5%的收益水平。”陈德贤对此并不讳言。

    险资“加码”海外资产,亦是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

    据陈德贤介绍称,截至去年末,中国平安海外投资额仅398亿元,而截至今年6月末海外投资额已猛增770亿元,在险资资产中占比从2.3%提升至4.2%。

    “还有部分承诺但尚未完成最终交易的,金额已超过400亿元。在未来持续寻找优质海外资产的基础上,海外投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7%-8%的水平。”陈德贤坦陈。

    在另类资产的配置上,任汇川称“风险可控、未出现信用事件”,从信用情况看,所持债权计划和信托计划外部信用评级90%以上为3A级别,项目现金流能够全覆盖占比的超过80%,标的资产分散于能源、交通、市政、环保、土储及保障房等方面。

    互金首录盈利

    上半年,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业务首次录得正回报,期内实现净利润71.42亿元,占总利润的17.5%,而上年同期该板块亏损6.09亿元。公司表示,该项业务在用户总量、活跃度及用户价值方面获得了全面的提升。

    但记者留意到,上半年实现盈利主要来自平安将其估值125亿元的普惠金融业务注入“大陆金所”的重组交易获得了确认。陆金所控股在今年5月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的重组,整合了锦联有限100%持有的普惠金融事业群以及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从而形成旗下陆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两所一惠”的战略布局。

    根据会计准则,这笔交易贡献了94.97亿元的净利润。若剔除该笔交易影响,则录得亏损23.55亿元,亏损规模同比扩大近4倍。

    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不应该把此次普惠金融注入带来的利润简单视为一次性收益,“虽然交易本身是一次性的,但毫无疑问,互联网业务板块未来会持续为集团创造价值和贡献利润”。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认为,衡量互联网板块对整个平安集团的贡献,不应该只着眼于“收入”、“利润贡献”两个指标。

    “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用户转化为新增客户的人数高达637万,占上半年新增客户总量的35.9%。”陈心颖公开表示,“而2015年末该指标为19%、2014年尚不足10%。”

    “两所一惠”中,陆金所专注于通过线上平台服务个人客户的投资需求、前交所聚焦于机构间业务和跨境业务、普惠金融则服务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此次整合旨在联结普惠的线下优势及陆金所的线上渠道优势。

    年报显示,上半年普惠金融的新增贷款量为605亿元,同比增长328%,期末管理贷款余额793.6亿元,累计借款人总数达到200万人。据介绍,目前普惠业务的资金端有一半以上来自于P2P,坏账率仅为个位数。

    非金融服务方面,平安好医生累计为8900万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日咨询量峰值超过25万;壹钱包支付及积分业务上半年交易规模超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7%;一账通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近1.4亿,较年初增长30%,月活跃用户数逾2000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