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袁临江详解中再集团“十三五”规划
  • 袁临江详解中再集团“十三五”规划

    时间:2016-11-01 05:37:31  来源:  作者:

    袁临江详解中再集团“十三五”规划: 坚持“再保姓再” 实现跨越发展

    21世纪亚洲金融家系列访谈

    中国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临江履新6个月后、首度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他认为,保险业正在从“行业自身要怎么做”向“国家需要我们怎么做”这样一个重大方向进行转变:“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提升发展速度,跟上保险业发展步伐,更好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本报记者 李致鸿 赵萍 特约撰稿 杨崇 北京报道

    从商业银行到投资公司,再到如今的再保险,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再集团”)董事长袁临江一次又一次面对事业的新挑战,无论是否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新任务来临之时,他要求自己“以最快速度融入新环境”。

    6个月前,在他履新18天之后,中再集团即启动为期100天的“全面问诊”。“我们迅速组成了专项组,把各部门和子公司的精兵强将抽调到24层办公,让他们在离我最近的地方工作,随时讨论、随时汇报、即时拍板。推开任意一个会议室,都是他们热火朝天的议论场景。”

    9月21日,中国再保险大厦24层,袁临江在他的办公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这也是其履新中再集团6个月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而他谈到最多的是“战略先行”的管理理念。

    “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所有项目必须要看得见、摸得着”。3个月后,以“一三五”战略为核心,包括《战略与组织架构咨询报告》、15个专项行动报告在内的一系列成果顺利完成,并推动一批具有“马灯”效应的项目落地。

    所谓“一三五”战略,即中再集团以再保险为核心,实现在创新、协同、裂变三个方面的突破,在规模、布局、技术、组织和文化五大领域的跨越。

    采访交流中,袁临江多次强调中再集团是再保险“国家队”、“主力军”、“主渠道”,围绕“一带一路”、巨灾保险、农险等领域,可以向保险业提供持续稳定的承保能力。

    不过,即便作为中国再保市场毋庸置疑的引领者,中再集团也有自己的烦恼。

    虽然长期以来,中再集团在国内再保市场上占有领先的市场份额,处于行业主导者地位,在全球再保险市场也位列亚洲第一位、全球第八位。但与全球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再集团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都存在差距。

    袁临江认为,保险业正在从“行业自身要怎么做”向“国家需要我们怎么做”这样一个重大方向进行转变:“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提升发展速度,跟上保险业发展步伐,更好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壮大规模”是核心任务

    《21世纪》:在制定“十三五”战略规划时,中再集团遵循了哪些原则?

    袁临江:一是“再保姓再”,作为再保险国家队,中再集团必须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及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稳固国内再保市场主导地位、强化核心竞争力、助推行业发展。

    二是成长为王,作为上市公司,中再集团必须为投资人创造更多价值,合理利用资本,加快完善业务布局,培育新成长点。

    三是机制为本,作为身处市场充分竞争的国企,中再集团必须努力克服各种障碍,优化管控模式、提升决策效率、塑造企业文化、激发发展活力,以确保战略落地、有效应对竞争。

    《21世纪》:相信制定“十三五”战略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请回顾一下规划制定中的细节?

    袁临江:为了推动内部对关键战略问题达成共识,并能够制定出一份“契合中再集团实际、能够取得实效”的战略规划,我特别强调要沟通、沟通再沟通。项目组在执行过程中,对集团系统126人次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股东单位也提供了宝贵支持,股东单位代表、股权董事、监事都分别接受了访谈。

    项目组还召开了220场专题研讨会和23场大型汇报会,通过对战略定位的共同研究,使战略方向不断清晰的同时,集团也推动了一批具有“马灯”效应的项目落地。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集团抽调了骨干人员组成的内部专职团队,与咨询机构协同配合,梳理确定出包括集团定位、再保主渠道市场地位夯实、资产负债深度协同、集团总体管控模式等在内的15个核心议题,相应组建了专项团队。

    项目组的工作非常辛苦,常常从早到晚在开会、研讨、沟通,内部戏称这个项目叫“日不落”项目。各个议题多线并行、远近结合,既提出具有前瞻性设计和可操作性的行动路线图,又能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就有实质性落地成果。

    《21世纪》:中再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核心成果是什么?

    袁临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三五”战略,即“一核心、三突破、五跨越”。

    “一核心”是指以再保险为核心,坚持再保险在集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内再保险主渠道地位,增强在全球再保险行业中的影响力。

    “三突破”是指实现在创新、协同、裂变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创新方面,加强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中再集团的品牌、人才和资本实力优势,积极在国家治理体系及风险管理体系中承担更大作用。二是在协同方面,提升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性,把大客户战略作为突破口,完善优化集团系统组织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推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协同、直保与再保的协同、国内和国际业务、保险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协同发展。三是在裂变方面,以专业化和保险产业链为方向,加快形成若干新经营主体,实现业务平台多元化的裂变效应,把人才往市场延伸、前线延伸、国际延伸,培育新成长点,促进体制机制和业务创新。

    “五跨越”是指实现规模、布局、技术、组织和文化五大跨越。一是规模上实现跨越,在风险可控、保证效益的前提下,保持国内再保市场主渠道地位,集团合并保费收入和可投资资产规模上实现跨越。二是布局上实现跨越,通过各种灵活方式,加快推进再保险领域的国内专业化布局和国际化布局,积极推进保险金融领域的综合布局,不断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式成长。三是技术上实现跨越,在保险风险识别分析、产品定价、承保理赔、模型工具、风险管控、资本管理等方面实现技术革新,以大数据整合与应用等方向为突破口,支持业务发展。四是组织上实现跨越,中再集团定位为战略管控型集团,“抓两头、放中间”,不具体经营业务,打造精简、高效的集团总部,构建风险可控、确保合规、高效明确的决策和授权体系,全面激发子公司发展活力,有效应对市场竞争。五是文化上实现跨越,在集团系统推动和贯彻创新文化(300336,股吧)、合作文化、担当文化、包容文化。

    “再保姓再”推动“保险姓保”

    《21世纪》:中再集团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反复强调“再保姓再”,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袁临江: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再集团作为国有公司,需要站在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发展,即公司性质决定了“主渠道、主力军、国家队”的角色。

    从内部环境来看,“再保姓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一家中资国有再保险公司,多年来,中再集团积累了品牌、队伍、技术等优势。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保险、再保险市场发展的时期,更加没有理由放弃难得的发展机遇。

    此外,“再保姓再”是再保险本源、本质要求。尽管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但是必须守住初心,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中国和亚洲最大再保险公司”这块金字招牌。

    为此,“十三五”期间,中再集团将坚定决心,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巨灾、农险等领域,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在国家治理、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国计民生事业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努力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21世纪》:准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袁临江:“十三五”期间,中再集团将利用再保险强大的资本实力及全球风险分散网络优势,拿出切实举措,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

    具体而言,一是扩大海外项目承保能力,发挥自身“再保险、直接保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全产业链业务资源优势和板块联动作用,强化对我国海外企业的全方位风险保障支持力度。

    二是与股东单位、大型央企等保持密切沟通,建立集团系统开发与服务战略客户的专属团队,进行重点项目重点客户需求梳理、服务方案流程设计、渠道与合作伙伴开发,为终端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三是争取股东及监管部门支持,探索建立各种“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承保能力整合。

    《21世纪》:中再集团将在国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承担什么职能?

    袁临江:近年来,中再集团积极推动我国巨灾保险立法,协助推动《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及配套政策出台;参与筹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共保体并担任观察员,承担了地震风险评估、产品设计、再保险和风险分散机制设计的核心职能;

    中再集团还参加了深圳、宁波、四川、云南等地区的台风、地震等十多种自然灾害保险试点,设计综合解决方案,为巨灾保险试点向全国铺开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及制度基础。此外,在2015年,中再集团在境外成功发行第一只以中国地震风险为保障对象的巨灾债券,实现了我国保险行业另类风险转移工具运用方面的首次突破,并且配合支持监管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继续探索各种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

    “十三五”期间,中再集团将寻求多方合作,打造巨灾保险研究中心,创新巨灾产品和服务,配合支持监管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继续探索各种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为国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1世纪》:中再集团将在农业保险制度设计和风险保障中扮演什么角色?

    袁临江:2014年,中再集团发起组建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是农共体承保能力的最大提供者。根据保监会统计,农共体承保能力已超过3000亿元,可以满足国内全部的分保需求。

    “十三五”期间,中再集团将协同保险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农共体平台,深化平台价值;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1世纪》:如何通过“再保姓再”推动“保险姓保”?

    袁临江:一是优化再保险产品结构,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保持承保能力理性配置,提供稳定持续的承保能力供给,发挥稳定市场价格和承保周期的辅助作用;加快再保险产品和技术创新步伐,尽快实现财险领域中特殊风险、新兴业务等非物质类产品、寿险领域中保障类产品的开发升级,引导保险业树立“保险姓保”发展理念,回归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者的特色定位。

    二是加强承保定价、巨灾模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输出,夯实保险业发展的技术基础。通过推进行业风险曲线建设,跟踪研究中国财险费率变化和巨灾风险,逐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分析模型,同时通过协助制定行业标准、开发防癌险、促进税优健康险养老险落地等方式,为直保公司产品开发、风险分散、费率厘定等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从“常规分保”向“创新产品和服务”转变。

    总而言之,中再集团将全方位投入资源、人才和技术,发挥风险管理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再保险“主力军”的专业职能,向保险业提供持续稳定的承保能力,输出产品技术及服务创新能力,实现直接保险与再保险的协同发展。

    境内外业务联动

    《21世纪》:“十三五”期间,中再集团将如何优化完善集团化管控?

    袁临江:“十三五”期间,中再集团将集团公司定位为战略管控型母公司,以集团化管控和战略布局为核心职能,着重把握好集团整体发展方向,集中精力解决好事关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全局问题,打造精简、高效的集团总部,构建风险可控、确保合规、高效明确的决策和授权体系,在具体业务的经营管理上充分授权子公司。

    核心思路包括:一是明确“抓两头、放中间”的集团化管控总体思路,即一头负责战略规划、政策制定、核心资源配置和文化塑造,在集团系统中具有引领性、全局性和共性的问题上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另一头负责督查督办、监控评估、动态优化和考核奖惩,为子公司提供规则清晰、导向明确的发展环境。放中间,通过决策机制体制改革和授权体系完善放手经营,全面激发子公司发展活力,有效应对市场竞争。

    二是集团价值提升重点在于加快战略布局、强化业务协同和挖掘经营潜力,重点强化战略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品牌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八大核心职能,推进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

    三是完善推进战略布局,构建中再集团“1+N+M”的三级发展格局。“1+N+M”的“1”是指集团本级,“N”指集团控股的子公司,“M”指子公司控股的分支机构、专业型公司以及上下游产业布局。

    《21世纪》:在此基础上,将如何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

    袁临江:中再集团将推动大客户战略落地,优化集团内部客户资源整合,推动向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一是集团成立战略客户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业务资源,提供一揽子产品和服务,抢抓负债和资产两端的机遇,实现客户的深度开发,创造业务增量。

    二是开展资负联动专项行动,通过建立相关业务目标及考核机制、构建协同沟通平台等措施,推动集团资产端和负债端子公司实现更加深入的协同展业。

    三是全面做深做优机构大客户,充分发挥中再集团在机构客户方面的优势地位,集团牵头,协同内外部资源,与机构客户在产品、服务、技术、投融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实现业务能力提升、业务规模增长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四是围绕战略增长潜力大的个人客户,进行战略布局和业务运作,增加与客户接触的渠道,加强各渠道之间的协同融合,实现客户在不同产品之间的迁徙,更深层开发客户价值。

    《21世纪》:在境外又将如何拓展业务?

    袁临江:2011年,中再集团成功进入劳合社,设立中再辛迪加2088;2013年8月,在香港代表处和伦敦代表处的基础上,中再集团成立纽约代表处;2014年11月,中再辛迪加2088由“特殊目的辛迪加”转型为“常规辛迪加”,开始以独立的品牌和席位经营承保业务;2016年6月,中再集团新加坡分公司正式获准开业。

    “十三五”期间,中再集团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打牢业务发展基础,以现有境外机构为支点,坚持“带出去、拿进来”原则,把中国元素带出去,不断提升集团国际影响力,把境外资源拿进来,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业务经验和专业人才优势对接国内市场,培育国内业务新增长点,反哺国内业务创新发展。

    同时,综合运用并购参股、自主开拓、创新性工具等方式加快再保险和资产管理领域的国际布局,逐步形成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持续扩大客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和转移风险,不断提升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全面打造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联动发展格局。

    顺应大势、加快发展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保险业发展大势?

    袁临江:从社会地位角度来看,保险业战略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保险业“新国十条”,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纳入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布局,赋予了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历史责任,保险业实现了从“我们行业要怎么做”向“国家需要我们怎么做”这样一个重大方向的转变,保险业功能作用真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经济社会和大金融格局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

    从行业前景角度来看,中国保险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十三五”期间,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财富总额持续增长,支撑保险业大发展的驱动力依然强劲,财产险的增长将主要受益于经济增量和政策推动,人身险的增长则更多来自存量财富的转移。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孕育出客户经营、财富流向和科技创新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向终端客户延伸成为各行业发展大势,保险业全面进入客户经营时代,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成为保险公司应对竞争的必由之路;二是中国逐步进入财富积累与消耗混合型社会,财富管理、养老与健康等保障需求大增,加快布局相关产业链,成为保险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三是社会进入科技加速发展时代,改变着保险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重视并善于利用科技、助推业务发展和效率提升,成为保险公司创新转型的制胜之器。

    《21世纪》:面对保险业发展大势,你认为中再集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袁临江:面对保险行业大势,中再集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风险可控、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壮大规模,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保险机构。

    第一,必须大发展。目前中再集团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在国内各大保险集团中都偏小,与全球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差距也很大。

    面对做强做优做大的国企改革总体要求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在保险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的大背景下,作为国有再保险上市公司,中再必须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稳固国内再保险主渠道地位,增强在全球再保险市场中的影响力;必须在风险可控、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加快提升发展速度、尽快壮大规模、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必须加快完善综合业务布局,积极培育新成长点,持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领域,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第二,能够大发展。从外部环境看,“十三五”期间,保险业依然处于黄金机遇期,仍然属于增量市场,能够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在增量市场中更容易获取发展空间;保险行业能够扩展的风险管理空间越来越大,潜在的新增业务空间广阔。

    再从内部条件看,中再自成立以来就肩负国家再保险使命,股东背景强大、资本实力雄厚,为集团综合布局、投资并购、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后盾;此外,中再国际评级优秀,是国内保险业走出去先行者之一,在境外并购和全球资源整合中也具有一定品牌优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