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海航集团退出新光海航人寿 频频资金加持渤海人寿
  • 海航集团退出新光海航人寿 频频资金加持渤海人寿

    时间:2016-11-18 05:36:00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李致鸿 特约撰稿 杨崇 北京报道

    黄粱一梦。

    11月16日,新光海航人寿发布公告称,其原有两大股东海航集团、新光人寿分别转让其所持有的50%、25%股份。而相应股份则由深圳市柏霖资产、深圳光汇石油集团和深圳市国展投资3家公司接手。其中,柏霖资产持有5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显示,柏霖资产的全资股东深圳市柏霖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深圳市鸿荣源房地产的全资子公司,而后者的董事长赖海民是广东普宁人,为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潮商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

    事实上,海航集团对新光海航人寿“离与留”的态度始终是市场关注焦点,因为新光海航人寿由于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保监会接连下发监管函,如要求其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开展新业务等,但是海航集团先是承诺增资,结果迟迟未到,后是新光海航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董事会未能就改善偿付能力问题达成有效共识。

    如今,伴随第一大股东的易主,新光海航人寿增资“拉锯战”终于谢幕,但是海航集团的保险战略并未停下进军的脚步。

    尴尬终结

    对新光海航人寿来说,此次易主,无疑为自己的尴尬处境画上句号。

    公开资料显示,新光海航人寿成立于2009年3月,由海航集团和新光人寿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双方各出资25000万元。

    其年报披露的历年经营业绩显示,2010年―2015年,新光海航人寿连年净亏损,分别亏损0.49亿元、0.72亿元、0.9亿元、0.86亿元、1.08亿元和0.82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方面,自2014年起开始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而2016年前三季度的规模保费收入为0.81亿元,排名几近垫底。

    同时,新光海航人寿的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2015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7.31%,2016年前三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91%、-31.74%、-69.87%。其中,一、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保险公司。

    由于偿付能力不足,2014年3月,保监会曾下发监管函,要求新光海航人寿暂停增设分支机构(监管函〔2014〕4号);2015年11月,保监会再次下发监管函(监管函〔2015〕33号),要求其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此后,新光海航人寿发展滞缓,并且上述情况并未改善。而原股东在增资事宜方面的犹豫不决,更是演变成为压垮其的“最后一根稻草”。

    具体而言,2012年4月,新光海航人寿股东双方同意增资5亿元。其中,新光人寿增资款项2.5亿元于2014年6月到账,而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相关媒体曾报道称,2016年3月,由于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新光人寿将存放于新光海航指定资本金账户的增资款2.5亿元划回。

    而新光海航人寿在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称,其于今年三季度推动召开公司董事会,就改善偿付能力议题进行磋商,但并未达成有效共识和决议。

    与新光海航人寿形式对比的,则是2015年10月,海航集团入手的另一寿险公司――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频频获其资金“加持”,颇有喜新厌旧之意。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光海航人寿此前的发展之路有些曲折,此次股东易主,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助其尽快回归发展保险业务的正轨上来。

    目前,新光海航人寿的股权结构将变更为柏霖资产持有5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新光人寿持有25%股份;深圳光汇石油持有14%股份;深圳国展投资持有10%股份 。

    保险帝国

    既不增资,又不出手?对于海航集团此前的暧昧态度,一位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前者既有股东沟通的问题,也有自身发展战略的考虑,后者则是出于对保险牌照价值的估量。

    如今,海航集团终于做出了结,这或是因为其有了运行成熟的布局。目前,海航集团保险版图呈现“1+1+2”局面,即“一寿一财”――渤海人寿和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财险”),以及2家保险中介机构――扬子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海南通汇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从现有情况来看,海航集团对目前手中的两家保险公司似乎甚是满意,频频增资。以华安财险为例,2011年1月,华安财险增资扩股,海航集团旗下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酒店”),成为其新的战略投资者。此后,华安财险注册资本更是一路高涨,由9亿元增至14亿元,再到21亿元。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航系的金融产业以租赁、保险等业务为主。其中,在保险业务上缺少对保险公司的控股权,虽然此次未能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会放弃这一计划,可能会考虑通过其他路径完成,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航系在资本领域极其活跃,已经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成长为产业界不容小觑的大鳄,产业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业、商场、生态科技、机场管理等,总资产逾6000亿元,参控股上市公司12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