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吴清友之后,书店热爱将如何坚持
  • 吴清友之后,书店热爱将如何坚持

    时间:2017-07-19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张弘

    文丨凤凰网主笔 张弘

    在出版和图书业从业近20年,我目睹了大钟寺知道图书广场的“其兴也勃、其亡也乎”,亲历了国林风到第三极的更新换代,以及最终退场;我也见证了风入松书店的兴衰,席殊书屋的沉浮,以及上海季风书园的艰难挣扎。

    在一次图书业的会议上,我曾目睹晓风书屋的美女老总用诗一般的语言发言,背诵着自己创作的《我有一个梦想》,表达自己对于梦幻书店的向往和情怀,执着与热爱。其时掌声雷动,现场观众沐浴在一种近乎圣洁的情感里。那些美丽的句子,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胸襟。而此后不久,晓风书屋大幅扩张,不久危机爆发,迄今一蹶不振。

    一波又一波的爱书人,以追梦的热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细心呵护起一家家书店。然而,市场的变化,店租的涨幅,政策的限制,经营的困境全方位围剿,让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立足。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对文化和价值观的守护,被一重又一重的风浪侵蚀殆尽,冷酷的现实,让众多爱书人的理想无法立足,只能在空中飘扬。

    在此背景之下,吴清友先生15年的负债坚持,以及28年的坚守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在我看来,诚品书店的成功,是书店业态创新的结果,而非仅仅因为坚持卖书。诚品将营运范畴扩展至画廊、出版、展演活动、艺文空间和课程、文创商品,以及捷运站、医院、学校等各类型特殊通路的经营,并延伸至商场开发经营和专业物流中心建置等。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诚品是一家优秀的书店,但它决不仅仅限于卖书卖文具,而是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

    与诚品的成长相伴随的,是新世纪以来图书业的巨变。网络书店异军突起,实体书店节节败退。电子书的年年攀升,纸质书的不断下滑。在大陆,由于这十几年来房价暴涨,使得书店的店面租金成为了书店成本的不能承受之重。而卖书的微薄利润,难以承受不断上涨的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如同人们看到的那样,一个个曾经闻名遐迩的书店快速消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一些民营书店也获得了政府补贴;另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以提高房地产的品质,免费提供场地,请一些书店去经营;有些商场,为了聚集人气,完善经营领域,也开出了优惠的条件,请一些书店过去经营。

    这些措施,无疑有利于书店的维系和存在。然而,非市场化的行为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补贴随时可能停止,免费场地也可能被收回,优惠条件也难以保证不会被终止。作为书店的经营者和从业者,根本之计还是多想办法养活自己。吴清友先生曾说,“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怎样保证既有文化,又赚到钱维持生计,这是每一个胸怀理想的文化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例如,包括万圣书园在内的民营书店,大都选择靠近文科类大学附近的店面;东四环的字里行间,选择了众多居民楼和办公楼的意见房屋为店面,书店还采取了会员制,只要每年缴纳一定会员费,即可带店面读书并享受优惠的咖啡,而且可以租借新书回家阅读。此外,书店里面也出售一些文创产品,连书架都可以出售,并且可以设计书房。经营人员表示,创新的经营手法,让书店稳定实现了盈利。

    吴清友先生创办诚品书店并取得成功,不仅有他对于理念的长期坚持,更得益于其经营手法和经营领域的创新。风入松创始人王玮,季风书园创始人严博非均为学者,其创造一个“诗意栖居”的理想均告落空,可谓前车之鉴。

    理想的种子再优良,没有合适的土壤和养分,适宜的气候和雨水,也难以发芽和长大。如果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如果书店是文化人的理想,除了给理想一点时间,更要给理想一点空间。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