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过江之困”,还要“割据”武汉多久
  • “过江之困”,还要“割据”武汉多久

    时间:2017-07-25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熊文

    文丨特约评论员 熊文

    “过一次桥收费8块,有法律依据吗?”“6年收费54.92亿元,仅偿付贷款本息37.88亿元,运行维护的成本是否太高?”

    据新华社7月23日报道,针对电话热线里群众反映的路桥ETC收费问题,国务院第十一督查组专门约见武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武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代表市政府表态,“不会用太长时间”解决此事。

    “不会用太长时间”的表态,固然有其积极回应督查工作的一面,但同时也说明,如果不是国务院督查组的介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能否如此爽快地答应解决此事,不得而知。

    两江分三镇,武汉市特殊的地理特征,使得跨江交通成为武汉内部交通的重点。肇始于洋务运动张之洞督鄂时期,武汉现代化进程逐步发展,由此形成了汉口、汉阳、武昌三镇不同的经济结构:汉阳发展的是以汉阳兵工厂为代表的重工业,汉口由于成为通商口岸而形成贸易和金融中心,武昌则因为高校云集而成为文教中心。三镇不同的经济业态,更加凸显了跨江交流的重要性。

    而过路费毫无疑问成为武汉三镇交流最大的梗阻。武汉市内交通“过路费”历经计次收费、年票制,在2011年7月开始采用ETC计次收费。对于收费的法律依据,市民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当年7月15日,也就是武汉市正式实施ETC计次收费之后两个星期,央视朝闻天下《关注武汉过江之困》报道就曝光过武汉市强制安装ETC实施捆绑收费的问题。

    报道中揭露了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捆绑收费,变相提高了跨江支出,二是过桥费被用于发放员工工资,三是运营人员不减反增,从900多人增加到2788人。从2011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合理的答复。

    另外,在2011年报道中指出,武汉市的六桥一隧的总造价是141亿元,但在武汉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发布的《武汉市贷款建设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费2016年上半年征收管理情况的公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建设贷款余额约280.60亿元。也就是说,五年过去了贷款不仅没有还,反而还多借了140亿的贷款。这是为何呢?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过往车辆(军用车辆除外)收取通行费,用于偿还贷款或者集资款,不得挪作他用。另外,武汉市发布的《武汉市贷款建设的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中第十四条规定,通行费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全额缴入市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而根据武汉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征收管理情况的公告》中提供的数据,本应用于还贷的通行费,除了用于还贷之外,还被用于收费中心的员工工资福利支出,道路维护管理支出。2014年有武汉市民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质疑武汉路桥ETC收费法律依据,其中提到,“城区新旧桥梁与三环道路贷款、ETC设备维护费、白沙洲桥每年不合理大修费全部捆绑到路桥费中”。

    贷款越还越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市政府将本应属于自己的义务转嫁给市民,无形中等于让市民多缴纳了一部分税收。日常维护、定期维修的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已经列支。另外,贷款统贷统还,客观上导致无限期收费的结果,所谓的收费年限成为摆设。

    说实话,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市的城市建设欠账太多,2008年以来,武汉市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争取短时间内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由此导致武汉市地方债务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2013年有媒体报道,2011年末,武汉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964.47亿元,相比较武汉本级政府综合财力1058.22亿元,债务率高达185.64%。而2013年到2014年则是武汉市偿债的高峰期。而2011年,武汉市推出ETC,提高收费价格,不排除是应对偿债高峰来临的措施之一。

    经济学当中有所谓的规模效应,这不仅是一个微观概念,同样是一个宏观概念,也就是说,只要市场规模够大,市场交易边际成本就会下降。然而市内路桥费客观上导致的结果是,武汉三镇之间交易成本提升,三镇各自成为一个小市场。路桥费固然是为了应对债务,但与此同时也影响了武汉市经济发展,通过收费来转嫁财政压力只是饮鸩止渴的方式。

    如果没有锐意改革的决心、壮士断腕的魄力,想要政府戒掉收费依赖十分困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求要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武汉三镇的地理分割不可改变,但是用路桥费来人为分割则更不可取,武汉市唯有成为一个自由流动的大市场,才能在深化改革中抢占先机。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