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鲁冠球体现的企业家精神与改革正合拍
  • 鲁冠球体现的企业家精神与改革正合拍

    时间:2017-11-02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周俊生

    文丨特约评论员 周俊生

    10月25日上午,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享有盛名的浙江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悄然去世。鲁冠球在民营企业家中素有“常青树”之美誉,他所创造的成就在业界传为美谈,他的生命在72岁时终止,这在今天的中国并不算高寿,一位从乡镇企业起步,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年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跨国企业集团的民营企业家,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告别,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今天我们面对鲁冠球这样一位人物,往往会将目光集中于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比如他所拥有的财富,他在业界留下的口碑,他所得到的各种荣誉。但是,鲁冠群创造的最大财富,应该是他身上所具有的筚路蓝缕、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鲁冠球的创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末,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鲁冠球所具有的只有农民身份,按当时的政策,是被锁定在土地上、困在贫穷中的人。如果说当时还年轻的鲁冠球就有了创业的意识,那是用今天的思维来理解当时的人,鲁冠球当时所梦寐以求的只是摆脱贫困,他又是修自行车,又是搞米面加工,但即便是这种最简单的劳务,当时也不能允许,他不断地被查处,甚至背上了一身债。

    直到1969年,他在政策允许之下,变卖所有家产,带着6个农民兄弟,筹资4000元,靠着一架火炉、几把榔头,才算是开始了他的创业。这个简陋的农机修配厂在夹缝中生存,10年后的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鲁冠球才真正有了把事业做大的机会。他以对市场的敏锐嗅觉看准了汽车底盘上一个不起眼的零件——万向节,终于闯出了一番广阔的天地。

    鲁冠球后来的成功,已经广为人知,但是他身上最为珍贵的,就是他年轻时这段宝贵的历练。鲁冠球的这个艰难的创业过程,是与他同时代的那一批民营企业家共同走过的道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宽松的环境,但是,他们并不是由政府刻意塑造出来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壮大起来的,如果他们自身不具备创业精神,缺乏市场意识,他们就很难在当时并不很完善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创业精神也因此而成为全社会的财富,激励着他们的后来人投入市场,投入创业。

    他们得益于改革开放,但是,他们在创业中所焕发出来的开拓精神也对改革开放,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力。而且,他们的创业永无尽头,万向集团即使已经成为跨国企业,鲁冠球即使已经问鼎富豪宝座,但是他仍然没有放缓创业的步子,而是在推动着万向集团不断地研发,探索进入新的领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对以鲁冠球为代表的这一代民营企业家致以由衷的敬意。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鲁冠球这一代农民企业家年轻成长时的环境有天壤之别,但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创业精神却是我们这个时代同样需要的,甚至是更加需要的。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的背景下,需要整个社会焕发出蓬勃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创新创业来保证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推动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

    因此,最近中央专门为此发文,要求全社会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要求。这些都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空间,今天的创业者们再也不用为创业而担惊受怕,而且年轻一代也比当年的鲁冠球们具备了更好的知识储备和国际视野,理应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做得更好,理应涌现更多更优秀的民营企业家。

    鲁冠球去世了,他的自然生命已经终止,但是他的创业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将永远成为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学习的榜样。鲁冠球以他的去世唤醒了我们的记忆,在创新创业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总结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身上所具有的创业精神,并且将它转化为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股强大动力。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