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中山大学校门不该一堵了之
  • 中山大学校门不该一堵了之

    时间:2017-05-03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天定

    中山大学最近在校门口贴出一个“温馨提示”,说校园是教学科研场所,要求出示证件方可进入,这个规定,被媒体简称为“限外令”,一经报道,就引起社会热议,而且还有中大校友向校方就此事提出信息公开申请。

    作为百年名校,中山大学一直倡导自由、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加之中山大学又身处广州这个中国最具开放精神的城市中,颁布“限外令”,自然格外令人关注。无须讳言,大学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自当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这就包括多元的价值追求,也包括合理地开放校园,向公众提供大学的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源。许多世界名校,不仅完全向公众开放,有些甚至连围墙都没有。高校应该在很多方面为社会做出示范和表率,这对于大学来说,不是苛求,而是社会对高校的正当期待。

    人们之所以质疑大学关闭校门的做法,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这些大学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因此大学的社会公共资源本应向社会辐射,由广大公众共享。而且,大学校园向周边社区充分开放,会带动周边社区建设水准,最终也有助提升大学师生的生活品质。揆诸现实不难发现,越是充分开放的大学,越能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也越能得到更高的口碑,这也是不用费太多力气去证明的。

    这些年来,一些大学在校园开放方面显然是在走回头路——有些景色宜人的校园,还有酝酿对校外人员卖票收费的。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大学校园过度开放,会影响学生安心上课。特别一到周末、节假日,校园简直成了“公园”、“动物园”。从这个角度看,大学限制人流无可厚非,但也要人性化。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凡事查证,还是会让公众觉得有违大学精神。其实,怎样在实现教学秩序和公共资源利用之间找到平衡,并不是多难的事。

    一些大学讲起加强门禁的理由,都会入情入理、头头是道,听上去,似乎非常充分。但是,这种关门来维持秩序的做法,恰恰是在为管理上的懒惰和无能找借口。在开放的环境中维护秩序,其实有多种多样的办法,只是它没有像把门关起来那么省事而已。有人说那些措施会增加成本,其实,严格的门禁,何尝又不需要成本?更何况,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把很多人拒之门外,它造成的不良影响,可能是更大的成本,赔上的是学校长达百年树立的声誉。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更多的单位,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提升管理水平;我们更多的人,也需要适应在充分开放的环境里开展工作。如果这次社会舆论对中大限外令的批评,能够唤起我们更多人、更多大学的开放意识,那这次舆论风波,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