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教育是最不能搞“出身论”的领域
  • 教育是最不能搞“出身论”的领域

    时间:2017-05-09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澎湃社论

    这两天,一则民办小学入学考试“考”家长的消息,刺激起朋友圈里许多人的焦虑感。

    根据媒体报道和网友反馈,学校在录取学生时“考”家长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敢于如此“傲娇”的,大都是当地的名校。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也已要求上述学校整改,并将削减其明年招生计划。

    教育一直被视为减小社会差距的利器。寒门也能出状元,给了无数家庭以希望。如果家长的身份、地位过多地影响孩子的就学,有可能放大社会上的公平焦虑。所以我国的义务教育总是强调均衡发展,努力补齐短板。

    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的基石。家长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就是相信孩子可以挣脱出身的限制,在更大的世界里实现自我。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只有给每个孩子公平的教育机会,方能人尽其才,实现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所以教育是最不能搞“出身论”的领域。

    不过现实比理念更复杂。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平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永远没办法彻底消除,民办教育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也是一个难题。

    有人主张民办学校可以“考”父母,因为考的是教育理念,学校与家长教育理念契合很重要。换个角度,民办学校学费更高,家长是否有权利要求比其他孩子更公平?事实上,“花钱买更好的教育”符合一些人的公平观念。

    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因为“优质”是相对的,水涨船高。据说香港“幼升小”竞争激烈程度还要可怕。

    为了缓解入学焦虑,有两个着手点:一,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民办名校太强势,那么就建设更多更好的公立学校,让排头和排尾的差距不要那么醒目。二,不能消除选拔,那么就让选拔规则公开、合理起来。

    教育资源的分配或许永远无法让每个人满意,但我们要知道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