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新型能源 绿色动力
  • 新型能源 绿色动力

    时间:2017-10-11 15:45:36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编辑:杨杨

    我叫丁明,是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与节能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在电力学科的教学科研一线上工作了30多年。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我国的能源需求压力巨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何确保安全、稳定、充足、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无疑提供了一条光明的解决路径。

    20年前,当我意识到这问题时,就开始把主要科研精力向新能源发电方向转移。目前,主流的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等虽然清洁、环保,但强弱变化很快,伴随着强烈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其并网与消纳困难。而我国风光资源分布不均、负荷需求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利用的困难。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我和团队在智能电网可靠性与安全防御、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建模与仿真、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多能互补的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最优规划等方向长期攻关并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电力系统企业得到应用。

    这5年不仅是奋斗的5年,更是收获的5年。仅去年一年,我参与的最新研究成果――“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本人还荣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深知科研人要有担当,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常把“有担当”三个字送给我的学生们。

    科研是前赴后继的过程,不仅是我个人努力,更要打造一个有梯队的团队。所以,我对研究生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实现的科研目标一定要比课题本身的要求更高。

    现在,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诸多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技术壁垒和技术瓶颈。可再生能源想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就必须通过能源转化技术的突破、扩大产业规模降低生产和运行成本,主动适应市场化竞争。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要更加先进、高效、低成本,这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述 丁明 整理 本报记者 陈婉婉)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省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装机规模迅速增加。仅2016年一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39万千瓦、超过到2015年底的累计数,新增风电装机31万千瓦、同比增长55%。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817万千瓦,占全社会装机比重14.8%。新能源发电量84亿千瓦时、增长56%,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0.1%。目前,我省在光伏并网发电核心技术、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等方面国内领先。

    【专题】喜迎十九大・创新的奇迹(安徽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