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舒城杭埠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
  • 舒城杭埠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

    时间:2017-05-10 23:06:06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刘文生 周晓峰 张辉 许瑞 程骏  编辑

      中安在线讯 据六安新闻网报道, 源于大别山东麓的杭埠河犹如绿色绸带,一路蜿蜒飘向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在接近入湖口的下游,有一座自古就是水上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的小河埠,这就是舒城县杭埠镇。

      自从2008年杭埠镇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以来,迎来了发展大机遇,开始了向大产城的蜕变。特别近年,该镇蜕变速度加快,呈现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蓬勃态势,一座产业新城正迅速崛起于省会合肥政务新区毗邻、巢湖之滨。笔者在镇党委书记、杭埠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宗银的陪同下,所见所闻,到处是崛起的工厂、繁忙的工地、轰鸣的车间,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从2011年到2016年,开发区建成区规模由4.5平方公里迅速扩展到7.5平方公里,累计建成企业80个,工业产值由18亿元迅速增加到150亿元。目前,全镇规模工业增加值也由7.2亿元增加到28.7亿元,财政收入由1100万元增长到2.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0.05%、80.37%。

      小河埠缘何蜕变大产城?他们主要念好“三变经”:

      一、求新思变,蓄势聚力闯新路

      面对传统的乡镇发展模式,杭埠开发区审时度势,求变求新,按照县委、县政府战略定位,全力打造成合肥经济圈等位对接桥头堡、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区、创新创业的试验田和产城共生的融合区。

      坚守绿色定力。始终坚持“融入合肥,绿色发展”的思路,制订了“围绕合肥抓配套,完善配套引龙头”的发展思路,瞄准合肥5000亿元家电电子和装备制造产业的配套需求,大力发展家电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绿色定力,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三者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有选择地引进项目、有重点地淘汰落后企业,通过严把项目初审关、加强生产监管、兴建污水处理厂、迁移污染企业等方式保护好“青山绿水”,打造好“金山银山”。

      创新招商发力。积极推动招商方式创新,转变招商思路,以产业招商为重点,以商招商为核心,组建招商顾问团,引进众多项目落户进驻、集群发展。自2011年开始,累计引进项目120多个,建成投产企业80家,逐渐形成了以胜利精密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以中鑫模具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以沃特玛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别是与华夏幸福携手,着力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产业新城占地45平方公里,将通过PPP市场化运作模式,从研发设计、土地整理投资、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及城市运营与服务等领域,为杭埠产业新城量身定制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借助科技活力。积极探索建立引导市场主体实施创新成果转化的利益连结机制,不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一套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逐渐形成。当前,胜利精密的自有科技实验室、自主研发产品、高端配件生产,成为了电子配件行业的领跑者;中鑫模具有自动化生产车间,高端装备制造;沃特玛创新联盟研发生产绿色纯电力驱动。此外,还有一大批有能力、有实力、有潜力的创新企业,如英力、雅玛特、联科等。

      二、求量聚变,扎堆进驻促发展

      做大龙头、延链壮链,让产业“枝繁叶茂”是推进工业蜕变发展的重要路径。

      不断放大平台承接优势。科学规划土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夯实项目落地基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注重拓展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加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当前,杭埠已形成电子产业园、模具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业园建成后,不断有企业签约落户,产业链条逐渐延伸。“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前,模具产业园已有25家企业落户,还有100多家配套厂商申请入园,模具产业门类齐全,且带动了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发展。

      不断扩大龙头虹吸效应。坚持大企业“滚雪球”是杭埠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法宝”。“抓龙头促配套,以配套抱龙头”。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产业联动性,在引进大企业后,注重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例如,自胜利精密落户杭埠以来,不仅加大投资,由原先的3亿元增加到64亿元,同时投资10亿元的英力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接踵而至,还有像瑞雅、胜辉、信陆等30多家配套企业纷纷落户,陆续投产,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不断增大项目落地保障。不断加大交通、水、电、场地等各方面投入,完成了26公里的道路建设和相关配套,初步形成“五横四纵”的道路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保税仓库等物流配套,110KV变电站等电力配套,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中心等环保配套。目前,开发区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6平方公里。同时,杭埠开通公交线路,加快建设餐饮、娱乐、购物等设施,推动了幸福家园、唐王新村、胡同二期安置房以及近郊村统建安置房建设。

      三、求实转变,靠前服务优环境

      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先行区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管理模式的试验田,杭埠经济开发区始终注重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优化开发区服务环境。

      锻造一支过硬服务队伍。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五讲一比”教育,进一步提升干部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在胜利精密引进过程中,广大干部紧盯项目动向,多方寻找解决办法,最终感动了对方,成功引进了总投资64亿元的胜利精密项目。在为企业服务时,但凡企业所需,尽政府所能。企业的登记、注册、规划、审批等业务由政府全程代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广大客商家属医疗、子女入学等切身问题,也尽一切努力帮助协调解决,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优化一站式审批环境。2009年,自杭埠镇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50个扩权强镇试点镇后,强力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在项目审批、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城市建设、劳动保障和市场监管等领域下放审批权限,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在开发区设立分局,由县局副局长担任局长,提高工作效率,畅通服务渠道。在县级审批权限内的投资项目,由开发区办理预审,报县级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审批、核准或备案;需上报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开发区办理预审,报县级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规范权力运行方式,所有下放、委托给开发区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进入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审批时限平均比法定时限压缩60%-70%。

      落实“一服到底”机制。实行严格的“七个一”项目负责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份合同、一笔经费、一抓到底。每一个项目都确定人员,一抓到底、一服到底,分解任务,倒排工期,随时调度,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对新入驻企业给予租金、税收以及使用时间上的政策优惠,为企业的顺利入驻提供保障。

      春风徐徐,正是破茧成蝶时。今日杭埠镇正借助便捷的交通区位、优良的政务环境优势,加速向着创新高地、绿色生态文明高地、开放合作产业高地――一个千亿元产业新城蝶变。(刘文生 周晓峰 张辉 许瑞 程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