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民生观察】人行道,如何更加人性化
  • 【民生观察】人行道,如何更加人性化

    时间:2019-04-04 19:05:18  来源:  作者:

    随着人们低碳环保理念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绿色”出行。人行道给行人带来的舒适程度,则成为衡量城市魅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近年来,人们的低碳环保理念日渐增强,“绿色出行”成为共识。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步行去感受城市与生活之美。步行交通对城市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但是,一些城市的人行步道的设置给人们带来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性,尚不尽如意。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城市建设中对于人行步道建设的“人性化”方面,距市民的生活品质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慢生活”走红,爱走路的人越来越多

    “冬天,我一般都是坐公交或打车上下班。春季,天气晴好起来,我便开始步行上下班。 ”近日,合肥天气晴好,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杨晓雅,下班之后步行5公里回家,“走路到家,估计需一个多小时,沿路没有汽车尾气,没有堵车,一路上有鸟语花香相伴,可以看看城市的风景,感觉挺好的。 ”

    像杨晓雅一样,在上学、工作、休闲、观光、购物等出行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步行。

    在池州市生活了几十年的胡大爷,每天都步行一段路。 “人行步道旁绿树成荫,路面是透水砖,下雨天走路也不湿脚。步道环境好了,现在爱步行的,不仅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爱走路了。 ”胡大爷说,步行不仅仅是对绿色出行倡议的实践,还可以丰富生活、锻炼身体,可谓一举多得。

    人行步道,承载的不只是一座城市的面貌与风情,更是生活和故事。近年来,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步行的舒适度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魅力的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曾经,人们觉得拥有汽车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标志。如今,绿色出行,走路上下班则成了流行趋势。 ”杨晓雅认为,营造良好的步行交通空间和环境,对引导居民选择步行出行,减少对汽车交通的依赖,对推进文明进程、提高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拦路虎”不少,安全舒适性大打折扣

    街道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的“客厅”。人们穿行街道时,总希望舒适地行走,感受城市温馨的空间布局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但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人行步道不够舒适,甚至不够安全。

    “最近,孩子身体不舒服,我经常要带孩子去医院。”合肥市民陶馨家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附近,“开车去医院要绕一个大圈子,所以我们推着婴儿车步行带孩子去,从家到医院不超过20分钟就可到达。但芙蓉路与翡翠路交口处的人行道上,无序地摆放着大量共享单车,大大压缩了行人通行空间,我们无法推车经过,要么抱着孩子侧身过去,要么走自行车道,很不方便,也不安全。 ”

    人行道上乱停乱放车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乱停乱放共享单车现象越来越突出。记者走访发现,人流量大的医院、商圈、地铁口附近,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情况较严重,很多人行道只给行人留下了一人通行的空间,有的完全堵塞行人通行,只好绕着行走。

    占道经营是人行道上的另一只“拦路虎”。记者调查发现,有的水果店、杂货店、小型超市将货物堆放在人行道上;有的自行车修理摊位直接摆在人行道上;有的饭馆在人行道上放上桌子,占道经营。

    道路过窄和不平整,也是人行步道不够安全舒适的原因之一。 “每天下班回家,潜山路与望江西路交口处很拥挤。 ”在合肥市蜀山区上班的薛芳芳说,“本来下班步行回家路程不远,不到半小时就能到家。但拥挤狭窄的道路,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又不安全。 ”

    下雨天,一些人行道上的砖块不平整也影响了居民出行,有人反映:“有的人行步道一脚踏下去,砖块翘起溅了两腿污水,步行时很担心。 ”

    “绣花功”管理,慢行步道可以更舒坦

    业内人士指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市道路的规划是以车行交通为主,保持车行的通畅是城市效率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这样的规划给人的步行带来了很多不便。

    2017年,《合肥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出台,将“绿色交通”概念融入其中,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建设理念,以完善功能为导向,依托共享资源,合理布局,把“共享”概念与城市建设完美结合,强化慢行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人的出行感受。

    《导则》规定,在公交车站、交叉口渠化段、轨道交通出入口、广场等人流集中区域附近,预留共享单车集中停放空间。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隔离,应按照合肥市慢行系统改造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如今,两年过去了,不少道路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中。近日,记者从合肥市阜阳北路转到北一环,原先被广泛应用于合肥人行道的纽西兰面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花岗岩材质面砖及路缘石;原先的窨井盖被替换,镶嵌到花岗岩面砖深处;人行道竖向也抬高十几厘米,与其他车道分离,避免停车占用步行空间,保障步行空间的独立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对道路“硬件”进行改造外,还将通过“软件”改造,提升城市空间品位和文化底蕴。合肥市霍山路,这条穿过安徽农业大学与学生公寓的道路格外优美,安装在慢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护栏,每隔几米设置有一组品字形白色花箱,路过的市民享受一路花香的“慢生活”。

    人行步道设计的核心应是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来评判这条街道设计得好不好。当然,建得好,还得管得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今年将拓展推进“两治三改”行动计划,依法清理占道经营、停车、堆放物料等行为,推进拆违建绿、拆墙透绿、杆线下地,巩固整治违法建设成果,建立违法建设管控长效机制。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规划,统筹建设连续、畅通的人行道,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健身步道系统示范,打通人行道断点、阻点,倡导绿色出行。(记者 何珂)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