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减负增效 让“小巷总理”轻装上阵
  • 减负增效 让“小巷总理”轻装上阵

    时间:2021-03-12 18:01:28  来源:  作者:

    清单管理 确保权责清晰

    “作为全区基层减负观测点之一,去年我们减了16块牌子,现在门口只保留社区党委和社居委两块牌子。 ”近日,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徐静告诉记者。 “十三五”期间,我省开展“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行动,为社区减负增效。在基层减负过程中,本着“能减则减”原则,家家景园社区摘除了多余的牌子,目前算上各个功能室和办公室应有的指示牌,该社区有18个牌子。

    “给社区事务列出清单,哪些是由社区就可以办理的,哪些是协助办理的,一目了然。”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党委委员、社居委副主任束海燕告诉记者。经过梳理,该社区履责事务为11项,协助办理事项为73项,明细的清单让大家心里有了底。束海燕说,此前,该社区需要办理的事项超过了100项。“通过制度清单上墙,涉及社区的事务都向居民公布并实行窗口统一受理,不属于社区的事务,我们也及时指导居民去相应部门办理。 ”束海燕介绍。

    “考核方式和内容现在更灵活。 ”五里墩街道龙居社区工作站站长陈杰对社区减负也深有体会。原先,社区要准备详尽的台账、汇报材料,应对上级部门定期或突击检查,耗费了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迎检而加班是常态。然而,检查考核有时却是“走过场”,考核人员要么简单翻阅一下台账,要么根本不看材料,听了汇报便匆匆结束。另外,多部门重复考核,也让社区疲于奔命。有时一天接待三四次考核,不得不错开时间、安排专人负责。

    现在,社区考核更注重日常工作内容和进度,标准更明确完善,总结材料统一送到区直相关部门,无需多次提交。突击、临时考核减少,上级部门转而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法,直插小区,听取基层干部和居民意见,帮助居民解决问题。陈杰认为,考核重在平时、更加客观,不但为他们减了负,也真正达到了目的。

    综合施策 力求“减”有实效

    2019年初,合肥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基层减负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五里墩街道列出了权责事项清单,明确、规范社区事务范围。其中,51项事务无须社区办理,由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传至社区的文件精简到原先的三分之一。考核形式也更加务实。 “现在的考核本着为基层减负的原则,侧重一体化考核。”五里墩街道党政办主任黄勤告诉记者。目前,蜀山区各街道(乡镇)对社区(村)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考核标准,社区(村)按标准提供材料即可,无需再专门准备考核汇报材料。

    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助推了社区减负增效。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在店铺招标牌审批过程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批流程,街镇城管部门汇总辖区商户信息后,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报,由区城管局审批。尽管查看商户材料原件、实地检查餐饮油烟装置等工作仍必不可少,不过工作量得以相应减少。“线上审批减少了基层城管部门的时间成本,不用为了报材料来回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日常管理中。 ”包河区城管局市容科科长刘嘉介绍。

    去年7月,蜀山区南七街道开发了全省首个智慧政务自助平台 “南七e窗”,在线为居民提供医保参保、为老服务、助残服务、育龄服务等4类10项服务,居民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填报相关申请材料,社区工作人员在后端管理平台审核后提交“e窗机器人”,由“e窗机器人”自动把数据填报到相对应的各级政务服务系统中完成办理。“以前,居民要跑两三趟才能办好这些材料申报,现在用手机就可以操作。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随之大大减轻,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束海燕说。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昔日困扰社区的“文山会海”现象正得到纠正。 “减负之前,平均每周有4次会议需要社区派员参加。会议以传达上级指示、布置相关任务为主,占据了社区工作人员很多时间。 ”南七街道相关负责同志说。在推行社区减负后,该街道平均每月仅召开一次相关会议,并控制与会人员发言时间,会议时长缩短至2小时以内,最简短的一次开了半小时即散会。南七街道还适时利用工作群和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分解任务、布置工作,收到良好成效。

    创新机制 提升服务功能

    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为社区减负增效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不过,社区减负仍有提升空间。 “还要打通一些行政壁垒,进一步给社区‘松绑’。”合肥市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有相关部门要求该社区为某位居民提供无工作证明,这显然超出了社区职能范围。 “我们可以为居民开具居住和低保证明,但无法判断他有没有工作。如果开具后出现问题,还得被问责。”这名工作人员坦言,“奇葩证明”的存在,暴露出个别部门仍未能转变作风,遇事把任务和工作压力“转嫁”到基层。

    “有些上级部门以自身人手不足等理由,要求社区主导完成监管、检查等事务,但社区没有行政执法权和处罚权,只能配合监督并向上反馈问题,无法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合肥市一名社区干部建议,相关业务部门可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形成监管合力,有效解决问题。

    为了让服务更加精准、专业,合肥市很多社区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社区事务。 “居家养老、智慧医疗、关爱独居老人等工作,由专业机构参与开展,社区负责指导和监督,提高了服务质量。 ”束海燕表示。安徽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钟艳认为,改革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参与社区服务等做法,将成为社区减负增效的有力抓手。

    据省民政厅统计,目前全省各地基本完成了社居委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2份清单制定,普遍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通过“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行动,社区门前挂牌减少至3—4块,社区承担事务减少至30—60项,对社区的考核项目平均减少20多个。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已启动全省“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今后拟梳理发布一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际承担的出具证明事项,进一步巩固社区减负成效,提升社区服务与自治功能。(记者 殷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