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与林为伴 拥抱小康
  • 与林为伴 拥抱小康

    时间:2021-03-17 17:57:06  来源:  作者:

    他们是生态护林员,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在绿水青山中走出贫困,走上致富路。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安徽省最美生态护林员”,听他们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早上8点出门巡山,朱成保一转就是4个小时才回家,午饭后又一头扎进了林子——

    3月9日,记者从太湖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前行,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大别山深处的刘畈乡乐盛村。临近中午时分,在村里的一处山路口,记者见到了刚刚巡山回来的生态护林员朱成保。背着铁锹手拿着喇叭,穿着橘黄色的护林员背心,满脚泥巴,脸庞瘦削黝黑,是53岁的老朱给人的第一印象。

    巡山护林不言苦

    在大多没有路的山林间不间断巡查,绝非易事。

    雨后,道路湿滑,记者跟着朱成保沿着山一路攀爬,一不留神就会脚下打滑。看到记者险些摔跤的窘相,老朱不时提醒记者要注意脚下。

    刘畈乡的山岭间,树木多为马尾松,极易得松材线虫病,这种病又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造成松林大面积受损的主要病害。 “松材线虫病主要通过观察针叶颜色的变化,就能判断。你看现在都是绿的,如果变黄、甚至变红变褐色,十有八九说明就是得了这种病。 ”站定在一棵松树边,担任生态护林员4年多的老朱一边 “科普”,一边指着一个挂在树上的绿色 “盒子”介绍,目前正通过大面积为松树装诱捕器,对付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松天牛,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早上8点出门巡山,朱成保一转就是4个小时才回家,午饭后,又一头扎进了林子。 “山里蚂蟥多,还特别会钻,有时候一撩开裤腿爬得满腿都是,甩都甩不掉。不过我们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描述着令人惊诧的画面,老朱却语气轻松。由于所护的片区内,还有不少古树。巡山时,朱成保随身扛着铁锹,看到一些古树树根裸露在外,就小心地对这些树根进行覆土保护,并对环绕周边的一些保护设施进行加固。作为村里护林员队伍的队长,朱成保不仅巡护着自己所辖的山林,还经常去别的山片帮忙巡护。

    制止亲戚砍伐

    一次在巡山途中,他见有人在林中肆意砍伐林木,走近才发现是自家的一个亲戚。了解到其未办理采伐许可证就擅自伐树,他立刻上前制止,并向当地森林公安部门报告。最终,该亲戚砍伐的木材被没收,还交了罚款。事后老朱心里也不好受,但不后悔。 “自家亲戚不制止,又怎么能服众呢? ”朱成保真挚地说。

    如今,随着林业科技不断进步,老朱的巡护工作也有了新的方式。 “今年好了,县林业部门让我们每个护林员都安装了这个‘啄木鸟’app。通过这个我一天的巡护路径都有显示。有什么情况,可以在上面及时反映。 ”在朱成保的手机上,记者看到,该软件清晰标明了盗伐林木、森林火灾、病虫灾害、人畜破坏、破坏林地、候鸟保护共6项护林员的任务,巡护中发现的所有问题都可按类型及时向上申报。

    在绿水青山中,日子会更好

    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护林中的朱成保,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潘金凤患有心脏病,动过手术后,需要长期服药。家里还有孩子在上大学。医药费、学费、生活费等重担都压在老朱一人身上。

    随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这个小山村,朱成保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妻子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每月医药费从600多元降至只需自费20多元;上大学的女儿享受到 “雨露计划”,免去了学费之忧;老朱自己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有了稳定的增收。老朱于2016年脱贫。

    “党和政府把我肩上的担子卸了,一下子就让我对未来有了信心。 ”老朱说,2017年,随着太湖县启动消除芭茅山三年行动计划,他在村里第一个报名,承包改造芭茅山,发展毛竹等种植。

    “我巡护的片区有150多亩芭茅山,把山上的芭茅铲除,种上绿树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以前没能力,现在有政府各种政策支持,正是发展的好时机。 ”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老朱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开始改造芭茅山。为了节省成本,砍除芭茅、栽苗、灌溉等,他和妻子从早忙到黑,午饭就是拿开水泡一泡冷饭冷菜凑合一顿。如今,他们栽种的毛竹长势良好。

    记者站在山岗上眺望,已难觅芭茅草“踪影”,目光所及处,蓊郁的绿树铺遍山野。 “到去年为止,我们不仅消灭了全乡4.88万亩的芭茅山,如今这些山场基本都已种上了毛竹、果树、油茶等新苗,实现了荒山披绿,土地生‘金’的转变。”随行中,刘畈乡林业站站长方磊道出了近年的变化。

    去年,朱成保被评为“安徽省最美生态护林员”。老朱说,如今自家还有约六七亩茶园,加上光伏扶贫和担任护林员的收益等,“今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记者 洪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