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记者走江淮: 没了“三斤三两”添了和谐美满
  • 记者走江淮: 没了“三斤三两”添了和谐美满

    时间:2017-06-14 20:36:4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丁贤飞  编辑:叶广冬

      “一样的婚礼,办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6月6日,记者来到濉溪县濉溪镇蒙村采访时,蒙村村民张学忠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

      张学忠的女儿在今年“五一”举办了婚礼。这个婚礼,和老张提前谋划的有些不一样。“我一直在矿上工作,同事很多。女儿在家中是老小,原来准备办30多桌。 ”得知这一情况后,蒙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张其义老人和会员们一起来到了张学忠家,劝他“节俭举办婚礼”。 “最后办了14桌,每桌的标准也由700元左右降到了350元左右。 ”

      濉溪县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在农村大力推动移风易俗,今年有300户左右家庭取消了大操大办婚礼的计划。办酒席只是一方面,在农村提起结婚,人们更多想到的是高额彩礼。

      “关于彩礼,我们这一带有‘三斤三两’一说,说白了就是重达‘三斤三两’的百元人民币,有十多万。 ”张其义向记者介绍。不过,此次张学忠的女儿结婚,他没有向男方家要彩礼。

      “要了彩礼,也是增加女儿未来的家庭负担。作为父母,我们期待的是小两口生活和谐美满,白头到老。 ”张学忠说。

      蒙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有16人,他们主要是由各个村民组的“大总”,即在村民组有一定权威、经常帮人操办红白喜事的村民来担任。

      “村里涉及到婚丧嫁娶的,村民们一般都会找到他们。目前,村里已经就此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制度’。 ”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颖介绍。蒙村还注重利用新技术手段来宣传移风易俗这一工作。 “你看,这是我们建立的移风易俗群众推动群,交流起来很方便! ”张颖打开微信,指着其中的微信群给记者看。

      刘桥镇王堰村距离蒙村很近。这个村最近也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村民王修亮家的闺女出嫁。按照当地风俗,男方会请一个唢呐班到女方家演出,演出费一万元。而这一次,到老王家来演出的,却是王堰村村民自发成立的广场舞队。而这,正是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帮助谋划的。“热闹,也不需要费用。”王修亮高兴地说。

      王堰村党总支书记王修设向记者介绍,村里印制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倡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很多村民纷纷赶到村部,在承诺书上签名。此外,该村还向村民提供“红白喜事申报表”,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

      “除了婚丧嫁娶外,男童6岁剪鸭尾、老人过寿、升学,我们这都要操办,少则200元,多则500元,一年下来,费用好几千块。 ”提起引导新风尚、抵制旧恶俗,王堰村68岁的村民王守学双手赞成。“像我们年龄大了,家里没有收入,还要出份子钱,那只能打家里粮食的主意了。”

      记者从濉溪县文明办获悉,该县目前已经确立蒙村、王堰村等16个村为全县移风易俗行动示范村。为了加大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濉溪县文明办牵头,濉溪县戏剧家协会组织编排了泗州戏《要彩礼》、大鼓《报母恩》、小品《拆墙》等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节目,目前已在全县巡演30余场。“用唱大戏的形式巡演,来自生活接地气,艺术提升贴民情,群众易于接受。 ”濉溪县文明办负责人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