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开一家网店带一村脱贫 安徽省加快农村电商发展
  • 开一家网店带一村脱贫 安徽省加快农村电商发展

    时间:2017-06-22 20:26:3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鲍亮亮 史力  编辑:毛书兵

    电商进村,贫困地区对接大市场,去年全省21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网商网企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约3.7万人。

     “去年村里的油桃网售价格每公斤在20元左右,一季下来全村户均增收约1万元”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助农脱贫的新引擎

    6月仲夏,乡村繁忙。

    在霍邱县彭塔乡顺河村的六安明翊塑胶制品公司内,工人们正为来自网上的皮划艇订单忙碌着。 “以前生产救生圈等充气产品,销路不行。在网上看到橡皮艇销售很好,于是利用技术优势转型,生产冲锋舟和皮划艇。 ”公司负责人李勇说,冲锋舟销往欧美,年订单200多万美元;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国内的,年销售额900万元左右。

    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农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明翊塑胶制品公司吸纳了3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其中三分之二是困难家庭妇女,人均年增收3万元左右。 “爱人和孩子都在上海打工,田也流转了。我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元。 ”顺河村村民郭本菊说。

    砀山县葛集镇高寨村,曾是皖北偏远的贫困村。2015年以来,村党总支以农村电商为抓手,以水果大村为依托,用“高寨绿果”品牌在微信、淘宝等线上渠道推广优质水果,走出一条电商致富的新路子。 “去年村里的油桃网售价格每公斤在20元左右,一季下来全村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徐伟告诉记者。

    加快农村电商发展,能培养造就一大批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能带动脱贫的本土电商扶贫人才,可以通过“电商+合作社+贫困户”“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等多种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就业创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近年来,在电商综合示范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商贸流通、旅游、配送、餐饮等企业电子商务运用快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我省21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累计新增各类网店2.7万个,带动就业创业近20万人。其中,网商网企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约3.7万人,其中帮助脱贫人数近5000人。

    “电子商务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排除阻碍,简单有效地对接大市场”

    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拓宽脱贫致富门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电子商务是朝阳产业、高效产业、绿色产业,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全县扶贫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脱贫攻坚工作的新抓手。 ”6月9日,在霍邱县举行的“发展农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高峰论坛上,霍邱县县委书记刘胜说,霍邱紧抓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2016年全县村级服务站线上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800余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 ”省商务厅副厅长乔兴力表示,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重要领域,赋予扶贫脱贫以新能力、新手段,能帮助贫困户对接大市场,以弥补贫困地区本地购买力有限、市场资源短缺、产品价值低估、就业渠道狭窄等不足,这就是“互联网+”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新方式。

    对电商扶贫来说,把握电商的市场驱动规律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教授汪向东认为,过去贫困村受限于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只能在本地市场的小范围内打转转,而贫困地区的本地市场又非常狭小,资源有限,限制了扶贫的效果。“电子商务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克服阻碍,简单有效地对接大市场。”汪向东表示,贫困地区在与大市场的对接中,跳出农产品附加值有限的制约,找到新需求,找到更大的赢利空间,进而形成新供给,拓宽脱贫致富门路,推动和实现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让扶贫之路走得更加宽广。

    我省出台的《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要求充分发挥电商在扶贫中的作用,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聚居区开展电商精准扶贫,探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调动全社会扶贫力量,实现产品或项目资源的精准对接,推动当地农产品网上销售。 “我们将充分运用电商手段,以线上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贫困地区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群众参与电商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机会。 ”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

     “贫困地区发展电商,首先要扎实推进道路、互联网、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软硬件条件,补齐短板,提升电商扶贫效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但从总体上看,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上行难、物流配送滞后、电商人才缺乏以及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等成为发展短板,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

    “贫困地区发展电商,首先要扎实推进道路、互联网、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乔兴力表示,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找准“互联网+”发展扶贫模式,加强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不拘一格地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下一步工作推进中,各地要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整体推进出发,从本地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找准短板,补差补缺,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完善农村电商发展的软硬件条件。 ”

    “检验电商扶贫的成败得失,衡量标准是看能不能、看在多大程度上让贫困主体通过电子商务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脱贫致富。 ”汪向东认为,在基于市场的前提下,构建电商扶贫的长效机制,必须“重上行”,让贫困地区的产品“卖得掉、卖得好、卖得久”,以此来增加收入、发展经济,让贫困主体得到更多实惠,从而形成持续不断、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在激发和维护贫困主体内生动力的前提下,实现多方共赢,并由此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互动机制。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副秘书长刘家杰表示,电商扶贫不可简单理解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上网,凡是通过电商帮助贫困地区出售农产品、发展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有助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都应该算是扶贫。 “培养大量的贫困青年开通网店直接销售是电商扶贫,而动员电商企业直接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或者把当地群众引入企业就业也是电商扶贫。 ”刘家杰说,不仅要培养新兴网商群体,还要引导贫困地区现有经营主体“触电”上网;既要推动电商要素在农村优化配置,更要将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双向通道打通,并在县域形成电商要素聚集。

    ・经济快评・

    驾稳贫困地区的“市场直通车”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关键在市场培育与开拓。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把“互联网+”引入脱贫攻坚战中,让贫困户“触电上网”,土鸡蛋、小磨麻油卖到了全国。贫困地区一批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好东西过去为何不富民?从地理分布看,我省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偏远山区和农村,这里往往生态环境优越,农特资源丰富。但受制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与外界物资、信息交流不畅。尤其是现代商业发展不足,销售渠道狭窄,导致很多农民“守着金山受穷”。

    有了电商,天地宽广。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打破地理区隔,跨越传统商业流通的层层环节,让本地优质农特产品与外部市场有效对接。送走产品的同时,外界的发展信息,先进理念、技术也如春风唤醒贫困地区谋发展、求富裕的热情。可以说,电商是贫困地区对接大市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子的“直通车”。

    让“市场直通车”运行更稳健,要有符合电商营销模式的优质产品。过去农特产品多是提篮小卖,买卖双方都不讲究。而搭上直通车,那就是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产品放在一起竞争。为此,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大力扶持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速实现网销农特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打造县域特色品牌。要切实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建设生产和加工基地,为电商扶贫打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驾驶好“市场直通车”,关键在人。事有千般好,还需人来干。贫困地区农民往往对新事物存在抗拒畏难情绪。这就要求贫困地区干部转变观念,带头示范,掌握电商运营的基本规律,善于策划组织推动本地优质特产上网。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培训,普及电商知识,特别是推动电商企业下乡,为广大村民提供上门辅导培训,培育一批能独立运用电商平台的“行家里手”。让“市场直通车”提速,产生更大的扶贫效果,还需要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电子商务对交通、物流、网络等基层设施依赖度高。贫困地区往往在这些方面欠账多。要大力推进网络建设,覆盖乡村“最后一公里”,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高速路”。要加快贫困地区快递物流、第三方仓储、生产包装等产业链的基础设施建设,激励企业参与打造完善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村(镇)电商服务站建设,构建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上规模、上台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