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翻译更智能 交流更顺畅
  • 翻译更智能 交流更顺畅

    时间:2017-06-27 20:29:53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陈树琛  编辑:王腾飞

    当你身处他国的时候,语言障碍是否让你寸步难行?是否有过对着外文菜单不知从何点起的尴尬?如今,随着各种智能翻译工具的出现,这些难题似乎已经轻松化解。一部手机,一款智能翻译软件,就可以让你秒通各国语言,“放心走天下”。

    智能程度高 翻译软件成出境游“神器”

    “本来对于自由行非常担心,但是出国游玩一趟发现,只要有一款翻译软件,我哪个国家都能去得。 ”刚刚结束泰国游的阜阳姑娘刘婷婷欣喜地告诉记者,她就是靠着一款“谷歌翻译”软件,和朋友一起在泰国玩了一周,全程基本没有什么语言障碍。

    记者了解到,刘婷婷口中的“谷歌翻译”是目前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款翻译软件,除此之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还有“有道翻译官”“百度翻译”“搜狗翻译”以及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推出的“晓译翻译机”,它们在功能上各有侧重。

    据携程旅游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者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2亿人次,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马尔代夫、英国等多个国家的第一大入境旅游客源地。出境游走俏也令翻译软件成为热点。在蚂蜂窝、穷游网、途牛网等各大旅游网站,诸如“出国旅行哪个翻译软件好用”“海外自由行翻译软件推荐”“出国行必备10大翻译App”的贴子总能获得高点击量。

    传统电子辞典式的“输入-查找-翻译”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用户的翻译需求,市面上的各大翻译软件为了吸引用户,纷纷“绞尽脑汁”。日益丰富的语言种类自然不必多言,人工智能、离线翻译、语音翻译、拍照翻译、AR(增强现实)实时翻译……当翻译软件走向智能化时,出境自由行就变得更加简单。

    例如“谷歌翻译”提供了超过100种语言的互译功能,不仅包括英、日、韩等常用语种,也包括诸如泰米尔语、冰岛语、普什图语等小语种。更令用户惊喜的是,“谷歌翻译”还支持AR技术,当用户在旅途中遇到路标、菜单甚至说明手册时,可实现英汉之间的即时识别翻译。只需在手机上打开翻译软件,点击相机并将镜头对准目标文本,便可实现实时翻译。同时这个功能完全不需接入互联网,也不会耗费流量。

    “有道翻译官”主打小语种翻译,当你对准图书、告示、标识等拍照,它也能识别翻译;搭载科大讯飞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翻译引擎等技术的“晓译翻译机”,能够实现语音输入实时的中英、汉维等多语种翻译。讯飞语音输入法还支持包括粤语、四川话、闽南语、客家语、贵州话等在内的19种地方方言。

    可穿戴智能翻译工具的出现,将翻译软件的便携性能提升了一个档次。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家美国公司推出了一款“翻译戒指”,在翻译场景下,只需要对着戒指说话,它就能在3秒钟内将其翻译成所设定的目标语言。德国一家耳机制造商推出一款集成有翻译功能的耳机,能够在40种语言之间实现自由切换并动态翻译,让用户带着“耳朵上的翻译专家”,轻松看世界。

    结果频遭吐槽 翻译准确性有待提升

    作为出境游的好帮手,各路翻译软件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它们的翻译准确性到底如何呢?记者体验发现,大多数翻译软件都能够应付简单的短句翻译,但是对于复杂的交流则无法胜任,在语音翻译的准确性上也有待提高。

    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使用翻译软件时的搞笑截图。例如,开水间被翻译成“open water”、共享单车被翻译为“share a bike”等,难怪网友们戏称“翻译软件都是段子手”。

    记者随意选取了一篇新闻报道进行测试发现,不少具有拍照翻译功能的翻译软件翻译速度虽快,但错误频出,有些几乎看不出新闻的基本内容,而那些能够体现新闻大意的翻译,也几乎每段译文都是病句,更别提准确性。

    针对出境游需求,多款翻译软件专门设计了机场、餐馆、酒店、景点等场景,每个门类下都有使用频度较高的口语整理,但有时也闹笑话,尤其是在用户语言停顿、语序混乱、有口音以及有其他噪音干扰的情况下。 “在泰国旅游时,有一次点餐,翻译软件把泰国香米翻译成了茉莉花大米,服务员显得莫名其妙。 ”用户小苏抱怨说。

    “科学网”上一份调研结果显示,有翻译需求时,61%的人会借助手机翻译软件来完成。但是认为智能翻译软件能够完全满足需求的人不到10%,而有23%的人认为智能翻译软件翻译效果不好,无法满足翻译需求。在选择翻译软件时,80%的用户最看重的就是翻译质量。

    不过,对外语较差的群体来说,翻译软件还是能够在出境游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除了对复杂段落“束手无策”外,日常的简单短句基本能够应付自如。 “七分看译文,三分靠猜,才是使用翻译软件的正确姿势。 ”有网友如此评论说。

    “深度学习”前景广阔 人机结合是未来方向

    为什么翻译软件会频频出错?专家分析称,目前,计算机还无法做到结合语境来翻译,“逐字翻译”是普遍现象,因此难免出现差错。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依赖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

    今年上半年,在韩国举行的一场人机大战备受翻译界关注,4位高级翻译师对战美国谷歌、韩国NAVER等三家企业的人工智能翻译软件。虽然翻译时间远低于人工翻译,但在遇到文学作品的婉转表达时,人工智能翻译软件明显难以翻译出言外之意,翻译领域的人机大战以人工智能的落败告终。

    尽管如此,谷歌公司的神经机器翻译(NMT)技术还是得到很多行业专家的肯定。神经机器翻译技术在翻译文本时能够让机器更关注整个句子而不是其中的一些成分,通过把这些成分用最自然的方式组合起来,得出最佳的翻译结果。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这个过程中时,神经机器翻译可以从其他已完成的翻译中分析学习它们的结构,学习它们在语序等细微问题上如何做出调整。

    “深度学习”技术是破解语音翻译难题的钥匙。科大讯飞公司智能语音产品官翟吉博指出,语音翻译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识别语音,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每天不断输入语音数据,让语音识别系统越来越“智慧”,直至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 “目前讯飞产品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提高到97%以上,1分钟可识别约400个字。 ”

    “信、达、雅”是业内评定翻译效果的三大原则,分别代表“准确”“通顺”“优雅”。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更能掌握语言的准确性,在“信”方面,要比人工翻译更具优势。例如在同声传译过程中,当听到“1000000”时,大脑可以迅速反应并翻译为“onemillion”,但听到“1907653”这样的数字时,大脑就需要一定反应、转换时间,而智能翻译却能立刻给出这么长数字的精准翻译结果。将来人工智能可以先进行首译,专业翻译师则可以在人工智能首译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加工润色,最终实现“达”和“雅”,高效完成整体翻译工作。

    就像汽车自动驾驶一样,在路况良好的马路上,机器会处理得越来越好,但对车技要求更高的越野探险等,目前还是需要交给热爱驾驶的高手来做。翻译也是同理。虽然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翻译一直会有不完美和遗憾,但随着人与机器之间渐渐形成更有效的合作方式,翻译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